核心是形成了普通人影响普通人的网络效应,并从生活方式深入到产业更新。
作者 | 庞梦圆(上海)
「今天1800人,昨天1600人,前天1300人。」
每天,爱尚麻辣烫的老板娘李宇,都会打听当天有多少人在高铁站下车,好按对应的数量备货。在家乡横道河子2年前走红后,爱尚麻辣烫成为不少游客的必去打卡点,提前掌握游客数量变化也变得愈发必要。
横道河子镇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部,距省会哈尔滨253公里,是一个因中东铁路修建而诞生的小镇,因一条横穿南北道路的河流而得名。镇上至今保留俄罗斯风情街、中东铁路博物馆、圣母进堂教堂等俄式建筑风貌。
镇子上的人知道,小镇的走红,与一批旅拍摄影师的到来有关。他们的镜头下,横道河子美如中国北海道,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冬日恋歌」。于是,一批又一批南方的游客通过大巴、高铁等方式在冬天来到这里。
新游客大多是来自南方的年轻人。他们的到来,不仅叫醒了横道河子的冬天,所写下的小红书旅游攻略,也吸引更多年轻人来这里观光、消费、解锁新玩法。
这些因游客到来,不断被激发的新消费需求,也成为小镇实现商业更新的底层驱动力。
更新是所有城市和小镇一直探索的事,它的难点在于前期要有足够的内外部驱动力,执行过程要因地制宜,最终则要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横道河子正在沿着冰雪小镇的方向自我更新中,在这个刚起步的冰雪小镇里,原有的餐饮、民宿、滑雪场等业态在不断升级,咖啡馆、旅拍等新业态出现且不断自我进化。
当然,它距离一个成熟的冰雪小镇在设施、服务和体验丰富性上还有很长距离,但它的进化方向和脉络清晰且可预见。
这个脉络,就是用无数普通人的真实种草,带动和激发本地商业生态。而由此出发的小镇更新,才是更有效和更可持续的。
这样的激活链路,对其他冰雪小镇来说也更可复制。
1.横道河子被激活了
作为一个位于北纬44°、深处张广才岭腹地的小镇,横道河子一年有好几个月都在下雪,这里有丰富的冰雪资源,但因为未被有效开发,所以整个冬天常年沉寂。
一到冬天,横道河子下午4点半就天黑,一整条街道只有几家民宿的招牌灯亮着。偶尔一辆火车经过,除此之外再听不到别的声音,只有雪继续落。
反倒五一和十一能看到不少游客,国家级保护动物东北虎所在的东北虎林园位于此地,经常吸引一些亲子团和研学团。夏季也常有周边游客到此避暑。
小镇本身不大,人也不多,加上周边6个村总共4000人左右,主街的人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十有八九都认识。
现在情况却大不相同。
近两年,即便深冬季节,高铁每天也能送来2000多人,加上其他方式到来的游客,每天有3000到5000外地人在这里出现。
小镇的商业生态正在被激活。
原本这里靠山吃山,当地盛产黑木耳、山核桃、松子等山货,以及树莓、山葡萄等山野果。镇上人就跟随中东铁路的修建工人学习酿酒技术,开设自己的果酒厂,家家户户有自制的黑加仑汁、树莓汁。一杯温水,加入自制的树莓原汁,一杯温热的树莓饮料就做好了。
当地一些开了十几二十年的小店,也不过是吃饭、住宿、修车之类的基本生意,常年没有什么变化。
泉鑫民宿是镇上最早一批民宿,开业至今12年。老板柳丰启告诉我们,之所以做民宿,是因为10多年前五一和十一时,到了晚上,陆续有背包客找不着住的地方,问可否留宿。
镇上当时民宿很少,柳风起回忆当时的场景:「他们拉开门,问我母亲,老板,能找个住的地方吗」。实在没有地方,他们又说,「找几个板凳帮我拼一下就可以。」
民宿生意就这样做起来,10多年来没有感受到竞争的存在。
但这两年,镇上的民宿突然从20多家涨到90多家,餐馆也多了20家,还出现了旅拍、咖啡馆等从未有过的新业态,小镇附近的横道雪场日常待客量,也翻了3倍。
小镇变了。「房价都高了好多」,不少当地人向我们提到。
2.底层驱动:
UGC种草的网络效应
镇子不大,没有秘密。
横道河子的人觉得,两年前,几位旅拍摄影师的到来,还有他们发出去的小红书笔记,加速了这些改变的到来。
2023年年初,大雪簌簌落下,万籁俱寂,镇子上没什么生意,家家大门紧闭。柳丰启和家人正在民宿大堂百无聊赖地扒拉着核桃和松子,「偶尔有三五个生面孔从门前走过,拽拽门,问我们还营业不。」
和镇上人交流后,他知道了这群「后面背着包,前面挂着相机」的外地人,是「旅拍摄影师」。
其中一个叫@江河船 的摄影师,当时因出国不便,便来横道河子拍了一组名为「冬日恋歌」的照片。
照片里,白雪覆盖的村庄,俄式建筑的屋顶,废旧的铁路和站牌,四下无人的街道,红色的车辆,蓝色的天空。横道河子一下以「中国的北海道」的名字在小红书火了。
@江河船 日后在陆续更新横道河子的冬日恋歌系列
接下来是更多旅拍摄影师和游客慕名前来。这群被旅拍图片种草的的年轻游客,会消费、会探索、乐于分享。他们进一步形成的传播网络,成了横道河子小镇更新的底层驱动力。
率先到来的人总结出横道河子的一日游攻略,并把它发到网上,后来者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补充和开发出新玩法。
一批批游客基于真实体验所做的分享,不断积累扩大,形成UGC种草的网络效应。
游客的分享,带来的不只是水涨船高的关注度,更重要的是这些新鲜的旅游攻略,还挖掘出一个又一个新打卡点,乃至于形成了新的旅游路线,横道河子的可玩性也得以愈加立体和丰富。
比如小镇最火的「半坡」。它原本是一个无名的半山坡,因为视野好,可以将半个小镇收于眼底,成为摄影师与游客必打卡点,如今,整条坡都成了横道的热门街区。
沿山坡底部向上,右手边是村民自制各式拍照项目,有像套圈游戏里等待被套走的娃娃一样排列的雪人们。半坡的尽头是一户人家的庭院,也是最佳取景点,因游客太多已变成收费机位,花几十块钱进院不限时拍照,还能得到主人家的一杯热茶,一点当地特色食物。
类似这样被小红书网友们探索出来的新玩法还有许多,铁道口、曾经一天只能卖出几杯咖啡的横道咖啡,因为被用户自发写进攻略里,如今都成为了当地的热门打卡地。
从半坡看下去,可以看到大半个村庄
需要注意的是,UGC种草的网络效应,也就是普通人影响普通人的网络效应得以释放和形成的前提,是要在一个会鼓励和保护普通人的真实、差异化分享的平台上进行。
不论是横道河子还是「半坡」的发现,都与小红书是一个UGC友好的平台有很大关系。
3.激发的新消费业态
新游客的涌入,不仅给横道河子开辟新的一日游路线,还推动了小镇整个商业生态的重建和更新。这些变化的发生,往往与新游客的深度互动有关。
爱尚麻辣烫的老板娘是第一批在小红书与网友互动的本地商家,也是最早承接流量红利的一家。
因日常在小红书播报横道天气情况,爱尚老板娘被小红书网友称为在横道河子的唯一人脉。在小红书语境中,天气分享属于有用信息分享,是社区里的流量友好型内容。于是,打卡爱尚麻辣烫,也成了不少网友的游览必选项。
生意好了之后,去年爱尚麻辣烫把店面扩充到之前的三倍,店内食材也更多,售卖形式也从一口价调整为自主挑选食材、称重计价。
沉寂多年的横道雪场也重新热闹起来。
20年前,横道雪场是牡丹江周边唯一的专业滑雪场,随着周边许多中小滑雪场的兴建,只有一条专业雪道的横道雪场逐渐变得冷清,少有人专门前来。
现在,雪场一天接待200多人,是之前的3倍。在横道雪场,只要是小红书博主来,粉丝超过500的可以免费玩,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横道是摄影师带火的」。雪服也全部更新,满足游客拍照出片的需求。
小镇里从未有过的一些新消费业态,比如旅拍、咖啡馆、小酒馆,也正在因为一二线城市的游客到来,破土而出。部分商家甚至已经为争抢顾客,思考差异化竞争之路。
横道咖啡是当地第一家也是最火的一家咖啡馆,2024年一整个夏天,同条街道上新开了七八家咖啡馆,老板李勇一直在默默观察、按兵不动,他觉得自己还是有优势。
相比其他咖啡馆老板,李勇确实更有经验。开店前,他参加了半年的咖啡培训,现在日常参加咖啡展,在经营上也学习瑞幸推爆款单品,瑞幸有橙C美式,他们有黑加仑冰拿铁。瑞幸快速出单,他们一天能出400-500杯。瑞幸讲究性价比,他们平均一杯16块左右,比一般景区咖啡确实要低。
李勇的生意,实际上是民宿、咖啡、酒馆三位一体经营。横道咖啡位于一个丁字路口的三层建筑的一楼,侧面是果酒馆,二三楼是民宿。
其实整栋楼原本都是用来做民宿的。咖啡馆和酒馆的房间布置仍隐约可见民宿的痕迹。从咖啡店门口进入,穿过操作台会看到一个宽阔的客厅,里面放着的不是普通咖啡厅能见到的桌椅而是沙发和床头,横道咖啡也在小红书被称为「带客厅的咖啡馆」——这恰恰成为其最大的差异点。
当地最火的咖啡馆「横道咖啡」
横道的民宿生意也变得越来越有竞争感,更复合的经营业态开始出现。
去年横道的民宿数忽然从20多家涨到80家,但留宿的顾客暂时没有成比例增加。老牌民宿做得早、房间多,新民宿开始拼风格,拼设计、拼组合式服务。
李勇非常看好新开业的阿廖沙民宿,这是一家完全颠覆过往当地民宿经营思路的新店。
「它在一个犄角旮旯的位置,但把民宿布置得特别有俄罗斯乡村风格,小众又特别。壶的设计,床的设计,灯光、门把手的设计,甚至木窗格楞的设计,都很巧妙。他们夏天开始装修,冬天开业,中间一直在抠细节。」
阿廖沙老板是95后,北京人,在小红书被称为横道河子最帅的民宿老板。在阿廖沙现有的空间里,除了民宿,还有俄餐和烘焙。我们到的那天,他正在横道咖啡找李勇合作,计划在阿廖沙民宿这个空间内,再开一个精品咖啡馆,「算是给民宿补充一些内容」。
用老板自己的话说,俄式的风格,复合的业态,都是希望做沉浸和体验式的空间,为基础的民宿服务增加附加价值。这是从一二线城市过来的游客,会喜欢的消费方式。
麻辣烫、雪场的业态更新,咖啡店的开业,组合业态的出现,都是新游客与当地深度互动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力后,自然而然激发的变化。
这样的过程让我们意识到,种草不仅能让一个地方被看见,吸引新游客,开发新的打卡点,还能通过当地商家与消费者的互动,留下一些新的消费方式,由此催生出新业态的出现和升级,这是一条比想象中更长尾的链路。
4.普通小镇的激活样本
从爆火至今,横道河子已经有了冰雪小镇的雏形。不可否认的是,它远不算成熟,可做的改变还有很多,包括继续改善夜间取暖服务、提高可到达性、与林海雪原等景区联动、开发2日游路线等。
但它仍有很大的关注价值。
发展一个地方的冰雪经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很多时候尤其依赖政策和大成本的场地、设置投入。
但横道河子的价值,则在于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
一个原本没有那么完美的小镇,可以基于自己的自然资源与文化禀赋,梳理出自己的差异化所在,再依托一个UGC友好的社区平台,通过普通人的真实分享,影响更多普通人到来、参与,不断激发新玩法,最终带动实现在地消费业态的升级。
这是其他仍待发现的冰雪小镇,也一样可以复制的激活路径。而只有这样从普通人中来到普通人中去的路径,才能更稳固地承接流量与热度。
横道河子已经形成了基础的自驱动能力,且正在承接一个新的机遇。在这些新机遇的助推下,普通人和普通人之间,普通人和当地商家之间「分享-消费-激发-承接」的循环会更大范围、更深层地滚动下去。
第九届亚冬会正在哈尔滨举行,冰雪的热度正在从哈尔滨蔓延到附近旅游目的地,包括横道河子,但不止于横道河子。
也许在下一个冬天,还会有更多的「横道河子」在小红书上出现。
封面图来自小红书账号@畅赏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