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终身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徐汇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聚焦徐汇13个街镇的终身教育实践,共同推出“社区教育街镇领导笔谈”系列,对如何通过区域终身教育助推教育强国建设进行深刻探讨。

传承千年江南文化 打造“学在华泾”闪亮名片

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

原党委书记 李国荣

徐汇华泾,旧名松江府乌泥泾,位于上海市中部、徐汇区南部,东临黄浦江。这里孕育了黄道婆、刘三、邹容等历史人物,拥有黄道婆纪念公园、邹容纪念馆、南宋古刹宁国禅寺等文化地标,华育中学、位育中学等名校坐落于此,人文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近年来,华泾镇将学习型社区创建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致力于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华泾镇先后荣获多项荣誉,其社区(老年)学校也获得诸多殊荣。


统筹协调、加强保障,

切实夯实学习型社区创建基础

华泾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形成了“党委主抓,政府助推,多部门协同,基层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华泾镇从场地、人员、经费、资源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华泾镇以社区教育为学习型社区创建的核心,以社区学校为阵地,稳步推进工作。2007年率先提供固定办学场所,2014年将东湾小区近2000平方米小楼打造成社区(老年)学校教学楼,配备无线网络和智能化设施,实体化建设方面成为区域领头羊。同时,大力发展居委、养教结合及社会学习点,构建“15分钟学习圈”,支持中小学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华泾镇充分挖掘镇内资源,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场所培育成学习点,“15分钟学习圈”随处可见。目前,已建立3家手工体验基地、17家居委学习点、3家养教结合学习点、3家社会学习点、5家生活盒子学习点、10家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建立“品位江南 —— 黄道婆故里的文化之旅”人文行走路线,为不同群体开设各类课程、讲座和体验式学习活动。


华泾镇视学习型社区建设为系统工程,以制度保障其常态化、持续性推进。该镇为社区教育配置充足经费,实行独立预算、专款专用,另有专项经费用于环境改善。配套建立机关党支部学习、居委学习点考核、学习之星与团队星级评比等制度,组建“泾彩汇ZHI”讲师团深入社区宣讲党史。镇党委带头打造学习型机关,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以学促工作、提效能。

多管齐下、整合资源,

不断丰富学习型社区创建内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华泾镇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和居民学习需求,努力为各类人群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服务。


社区学校始终坚持把课程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以居民学习需求为导向,每学期新增课程,形成了智慧老人、优雅女性、青年艺术、青少年科技创新等系列类别课程体系,逐步满足居民对高品质课程学习的需求。

华泾镇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各年龄段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社区学校与各类社会组织合作,打造优质特色课程。寒暑假开设中小学生公益兴趣班、科技夏令营,提供校外实践基地和岗位。培育“家油站”品牌,每年举办讲座、咨询及亲子活动。此外,华泾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及中小学组建学习团队,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社区学校还积极创新学习方式,开展多样社区教育活动,探索团队、体验、线上等学习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在线学习体验,通过“华泾学苑”公众号的校本课程微学习模式、智学珠心算学习小程序、现场直播课和市、区线上学习资源共享模式等路径,为居民提供便捷学习资源。

深挖底蕴、培育特色,

努力打造“学在华泾”闪亮名片

华泾镇历来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将黄道婆文化作为重点推进工作。通过多途径、多载体培育“传承非遗、织彩华泾”的学习品牌项目,改造了黄道婆纪念公园,连续举办“三锭纺纱技艺传承班”,培养了3位区级传承人,建立了多个手工布艺学习点,还开展各类女红技艺学习和体验活动,让黄道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在队伍建设方面,华泾镇不断加强社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了社区教育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及助学志愿者四支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师资库,解决师资难题,支持教师、志愿者参加学习进修和教学大赛,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在辐射引领方面,华泾镇社区教育工作始终坚持“高品质、重特色”的宗旨。其中“徐汇华泾”杯手工编织大赛已成为市级赛事,老年智学珠心算项目辐射全国多地,珠心算沙龙、书画社等市级品牌学习团队也相继涌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华泾镇党委、政府立足社区,服务民生,以正确的理念引领社区教育发展,定位准确,接地气、创优质,创建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华泾镇将继续传承黄道婆勇于革新的创新精神和衣被天下的博爱精神,努力构建渠道畅通、方式灵活、资源丰富的终身教育体系,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氛围,为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华泾力量。

文稿编辑: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 袁惠敏

本文图片为资料图

记者:曹香玉

编辑:叶芳芳

校对:孙清渠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