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丨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2月11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引发关注。
有观点认为,余承东此言在隐隐“内涵”2月10日发布了天神之眼智驾方案的比亚迪。无独有偶,2月10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欢迎最近数家非常尊重的头部车企发布智能化战略,小鹏将在2025年年中推出准L3能力高阶智驾,2025年底推出真L3级别智驾。
刺激大佬们下场发言的,是两家头部自主车企发布的智驾技术。2月9日、2月10日,长安、比亚迪接连宣布“开启全民智驾新时代”,并纷纷推出一系列智驾方案和落地产品。
“今天我在这里正式宣布比亚迪天神之眼,开创全民自驾的时代。比亚迪全系都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2月10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首批搭载比亚迪天神之眼C智驾系统的21款车将上市。这21款车覆盖7万级到20万级,包括在售价格最低的海鸥,其起售价为6.98万元。
“长安汽车从今年起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2月9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发布会上说道。
“从20xx年开始,不再推出xxx的产品。”这一句式曾在电动化的“上半场”竞争如火如荼之时被诸多车企提及,用以向外界披露电动化时间表。如今,这一句式在智能化的“下半场”中再度出现,似乎预示着,行业内被预测过无数次的“全民智驾”“智驾平权”时间点已经到来。2025年,成为智驾技术真正开始下放到最主流车型中的一年。
但是,在“全民智驾”的大概念下,一些具体而微的细节仍然有待分辨。“智驾平权”究竟平了哪些权?智驾技术是否在进一步同质化?智驾下放后,智能化能否如电动化一般,撬动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智驾“平权”之后,又是否会让非头部、亏损中的智驾公司雪上加霜?
01 技术下放:高速、泊车、主动安全
“调研显示,超过80%的智驾使用场景,集中在高快领航和智能泊车。”“智驾作为最具主动安全能力的技术,成为提升出行安全的关键。”甫一开场,王传福就清晰明了地点明了“全民智驾”的重点功能。
“我们赋予了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领航、智能泊车和主动安全三大核心能力。”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说。
的确,无论是长安深蓝还是比亚迪,两家公司在发布会上挥舞的“智驾平权”旗帜,皆围绕这三大功能。
高速智驾的升级,着重在于变道、限速、上下匝道等高速NOA能力。
此前,行业内在10万-20万价位区间的车型并非不具备高速智驾能力,只是智驾能力灵活性较差。
比如,不少该价位区间的车型配备全速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居中(LCC)、智慧偏移(LDC)等智能巡航辅助(IACC)工具,但是车辆无法智能变道,车速的控制不够灵活,也意味着高速场景下面临超车、上下匝道等复杂情况,仍然需要人类随时参与、配合驾驶。
但是,长安和比亚迪正在将更高阶、灵活的高速智驾下放到偏低阶的车型上。比如,比亚迪天神之眼C高快领航能够实现1000公里零监管,每隔4秒便可再次启动变道判断,并实现了120公里时速下绕行避障,策略更积极。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高速和快速道路场景。同时,深蓝DEEPAL AD PRO也新增了智能换道辅助(ALC)、智能限速辅助(CSL)功能。
比亚迪天神之眼C系统高快领航功能介绍
泊车能力的升级,着重在于远程、自定义、高精度。深蓝DEEPAL AD PRO和乾崑智驾ADS SE升级的亮点,涉及远程智能泊车挪车(RMA)、离车泊入(EPA)自定义泊车(DIY-P)备车泊出等。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则全系标配代客泊车、遥控泊车、自选车位泊车等泊车功能,能够实现泊车精度至两厘米。
主动安全的升级,自动紧急制动(AEB)是个重点。比亚迪天神之眼C的AEB功能包含预测性紧急碰撞预警和自动紧急制动,支持最高时速100km/h的场景。同时该系统也拥有前方横向碰撞提醒和制动(FCTA&FCTB)、后方横向碰撞提醒和制动(RCTA&RCTB)等功能。
据介绍,长安天枢智驾系统将于8月份将AEB避撞速度将提升至135km/h。而此次发布的深蓝DEEPAL AD PRO,同样新增了前方横向预警(FCTA)、前方横向紧急制动(FCTB)等功能。
比亚迪天神之眼C系统主动安全功能介绍
虽然“智驾平权”的大方向相似,但是长安汽车、深蓝汽车与比亚迪的技术下放策略、细节仍有不同。
在智驾下放策略方面,针对中低端车型,长安汽车、深蓝汽车主要基于天枢智驾进行迭代,深蓝中高端车型的智驾能力则主要借助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实现。
深蓝下放的DEEPAL AD PRO就是天枢智驾的同源智驾系统,主要搭载与相对低端车型。相对中端的车型则搭载乾崑智驾ADS SE,相对高端车型搭载乾崑智驾ADS 3.0。与DEEPAL AD PRO相比,ADS SE的功能优势在于城区LCC Plus、全向防碰撞系统;ADS 3.0的功能优势在于代客泊车AVP、车位到车位、eAES增强型自动紧急转向等。
比亚迪同样有三套“天神之眼”,分别以A、B、C命名。天神之眼A搭载于仰望品牌,天神之眼B搭载与腾势品牌、比亚迪品牌(偏高端车型)。天神之眼C则是智驾平权的关键,也是发布会的主角,主要搭载于比亚迪品牌。三者分别搭载3枚激光雷达、1/2枚激光雷达、三目摄像头。据介绍,比亚迪10万级及以上的车型均搭载天神之眼,而10万以下车型则多数搭载。
相对而言,长安、深蓝展现出的态度是,自研+合作,全面提升高中低端车型的智驾能力。而比亚迪此次的重点,则主要是全面提升低端车型的智驾能力。
在技术方面,长安的特点之一是在自研上并不吝惜硬件,今年8月将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比亚迪天神之眼C的特点之一是,聚焦于“整车智驾”的概念,突出横纵垂控制能力,智驾掌控的车辆信息具体到了胎压等细节,同时另辟蹊径升级了摄像头能力。
02 智驾平权 谁最受伤?
智驾平权,消费者获益,普及智驾的车企获益,那么谁最受伤?
首当其冲的是两类车企,一是将自研智驾技术视作车型核心卖点、溢价点的车企,二是严重缺乏智驾能力的车企。
大哥和二哥打架,受伤的可能会是老三、老四。当能实现高速NOA、智能泊车、主动安全拉满的智驾技术下放到10万级车型,当升级版的华为乾崑智驾ADS SE来到15万-20万级的车型,相应价位区间以智能化能力为核心卖点的汽车品牌、车型将受冲击。
比亚迪在10万级车型以及部分10万以下车型上全系配备天神之眼的动作,可能会对小鹏汽车、零跑汽车、乐道汽车等汽车品牌车型造成冲击。
比如,指导价同样为11.98万元,续航里程相近,比亚迪秦PLUS EV 2025款智驾版,在变道、交通标识识别、泊车入位、循迹倒车、导航辅助驾驶、匝道自动行驶等方面均胜过小鹏MONA MO3 2024款 515 长续航版,近乎完胜零跑C01 2024款 525舒享版。
而在15-20万元的期间内,比亚迪汉也将对小鹏P7+、乐道L60造成压力。尤其是乐道L60,在智驾功能上明显逊色于比亚迪汉、小鹏P7+两款车型。面对小鹏P7+,比亚迪汉EV在部分功能上呈现劣势,比如不具备城市导航辅助驾驶。但资料显示,天神之眼C后续将OTA记忆领航功能,适用于上下班通勤等路线。
此外,汉EV还有指导价为21.98万元的带激光雷达车型,这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具有诱惑力的选项。
在高更级别车型的层面上,发布会上,深蓝S09也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3.0智驾系统、专属定制鸿蒙座舱,起售价格或在35万元左右。与分别在四十万级、五十万级的理想L9、问界M9相比,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
“我们发现很多品牌都能跑智驾,没有什么大的技术差异性。”此前,在接受搜狐汽车《晏会厅》独家专访时,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曾表示,在未来整个竞争中,技术配置的同质化十分严重。设计、工艺、用户体验、品牌文化等,将成为品牌间的差异化竞争力。
不过,在智驾尚未全面普及的阶段,智驾能否实现“平权”,仍将阶段性地决定产品销量。
此外,“智驾平权”还可能让二三线智驾厂商受伤。
“豪车才有的高阶自驾,普通家庭也能轻松地拥有,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平权。”比亚迪汽车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路天说。
“如今智能驾驶已经从选择题变成了必答题,从加分项变成了入场券。”比亚迪汽车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说。
这两句话,将为二三线智驾公司带上“紧箍咒”。
智能驾驶成为“入场券”,也就意味着智驾上车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竞争压力下车企的试错机会将越来越少,市场占比小、上车风险大的二三线智驾厂商将经历一波残酷的淘汰。当“豪车”的高阶自驾下沉到主流中低端市场,智驾的溢价能力将大幅削弱,也将进一步压制智驾厂商的盈利空间。
何况,在此之前,智驾公司就已经面临商业化挑战。
智驾公司要走通商业化,一般有两条路径。一是积极配合主机厂,开启前装量产走规模化道路,二是打通订阅付费,建立付费墙制度。但是前者需要与行业头部公司竞争,并且”打包上车“的供应模式打下了“成本中心”的定义,容易丧失议价权,盈亏难料。而后者难以跑通,希望渺茫。
2024年,已有多家二三线智驾公司传出“噩耗”,包括禾多科技、纵目科技等曾经的明星公司。
如何在规模、盈利的压力下走出第三条更有主动权的路径?行业头部智驾公司的选择是To C。2024年华为乾崑、地平线两大头部智驾企业均表示将进军C端。从商业逻辑来看,打通C端认知能够加强竞争力与不可替代性,让智驾供应商在与车企的合作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但这对捉襟见肘的二三线智驾公司而言难度较高。并且,头部企业的To C动向会进一步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二三线智驾公司带上的“紧箍咒”,将持续紧缩。
03 销量突破看智驾
在汽车智能电动化变革过程中,吃到最多“电动化平权”红利的车企当属比亚迪,ALL in新能源的决定令其在电动化时代一跃而起,成为中国新能源“一哥”。从2019年的45万辆到2024年的超过400万辆,电动化技术推动比亚迪销量飞速增长。
如今,行至智能化的下半场,智驾技术正在成为推动车企销量增长的必需品。
佐思汽研发布2024城市NOA产研报告显示,随着高速NOA的标配化,消费者对驾驶体验的期望不断提升,“智能驾驶”已成为购车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2024年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更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支付溢价。
一则媒体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2025年准备购买20万以上车型的人群中,8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若车辆没有城市NOA功能,则其不会购买。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市场有七成销量都来源于20万以下的车型。在汽车这一规模效应极强的行业中,主流大众市场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目前汽车市场搭载智驾的车型,动辄就是20万元以上,智驾几乎就等于高价。我国70%的汽车消费者都是购买20万元以下的车型,这使得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智驾。”王传福说。
这意味着,一个共识正在形成,即要赢得主流大众市场,2025年要从智驾着手。在此背景下,长安、比亚迪的“两连炸”,或将为2025年的智驾大战揭开序幕。
智驾影响销量。目前,对造车新势力而言,销量战可能是生死战。2024年,高合破产、极越“半解散”、哪吒进入ICU,让观者均为造车新势力捏了一把汗。对汽车“大厂”而言,当下的销量战是决定老品牌“焕新”、新品牌成长的最关键阶段,也将为今后的格局打下基础。
当下,汽车行业的销量竞赛、优胜劣汰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比如,今年1月的国内销量数据显示,吉利汽车集团以239944辆的月销量,小胜了月销234202辆的比亚迪集团,成为国内市场销冠。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以30350辆的月销量成绩超越理想、问界等品牌,荣登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而理想、问界1月销量则分别同比下滑4%、47%。
虽然,春节前夕的单月销量并不能完全代表品牌当下的实力,但开年首月销量的戏剧性,的确部分表现出各大汽车品牌之间如火如荼的竞争态势。
何况,在“国补继续”“价格战依旧”的汽车消费态势下,车企纷纷以限时优惠、金融贴息、购车权益等多项让利行动加持,提升产品性价比。
价格战继续,价值战不能输。作为“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驾下放”将成为2025年车企价值战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