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这一源自涪陵的传统腌制咸菜,被称为“疙瘩菜”。因其脆、嫩、鲜、香的独特风味,成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佐餐小菜。

在乐至县中天镇,榨菜早已成为家家户户的心头好,更从一颗平平无奇的“青疙瘩”摇身变为“金疙瘩”,成功撬动上亿元产值。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榨菜摇身变“金疙瘩”

2月10日早上9点,阳光倾洒大地,走进乐至县中天镇中天社区5组,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榨菜长势喜人,清新的蔬菜香气扑鼻而来。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收榨菜,清脆的砍菜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62岁的村民龙知学,作为村上的种植大户,已有20年的种植经验。今年,他种植有13亩榨菜,预计收入可达1.7万至2万元。他笑着说:“镇上有榨菜厂,还有老板收购运往外省,销路根本不用愁。”



龙知学一家人收割榨菜。

万安村村民唐中英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她边采收边言语道:“这两天是最忙的时候,采收完就能在家门口卖掉,心里特别满意。”

榨菜生长周期短,9月播种、次年1月即可收割,比同期的小春作物如油菜、小麦等提前80天,收割后可播种玉米,从而避开伏旱天气影响。这也是当地村民纷纷选择种植榨菜的重要原因。



连片的绿油油榨菜。

沿着小阳化河望去,连片的榨菜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沿途不断有满载榨菜的车辆驶过,它们的目的地正是村民们刚刚口中的榨菜厂——乐至大靖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种植户排队卖榨菜。

上午11点,工厂大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龙,前来卖菜的农户们满怀期待。一辆辆满载榨菜的三轮车、货车整齐排列,等待着称重。村民肖华山刚刚领到卖菜的钱,满脸笑容:“今天卖了3000多斤,有1200块,现款现结,非常高兴。”记者了解到,春收时节,每天下午3点后,门口更是人潮涌动,生意异常火爆。

榨菜产业链条闭环

那么,收购来的榨菜又将何去何从?记者走进生产车间一探究竟。工厂内设有约200余个腌制窖池,每个窖池可容纳100吨榨菜。新鲜的榨菜要经过三次腌制,再历经清洗、分切、脱盐、脱水、拌料、装罐、杀菌、包装等一系列工序,最后经出厂检验合格后才能销往市场。

踏入生产车间,传送带飞速输送,16台生产机器有序运转,轰鸣声不断。在现代化机械的协作下,该公司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该公司经理苏涛介绍:“去年我们工厂的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为当地提供130余个就业岗位,产品主要销往华北和东北地区。今年我们预计收购当地榨菜2万吨以上。”



新鲜制作的榨菜。

苏涛还透露,2018年他和父亲选择在中天镇落地建厂,正是看中了当地丰富且优质的菜源和水源,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生产出好榨菜的关键所在。

据悉,该公司采用“订单式”销售,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并与中天镇达成合作,确保供销两端持续稳定。当下,该公司已经生产出10余款榨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备受消费者喜爱。

榨菜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目前,全镇共有8家榨菜加工企业,榨菜初(深)加工的全链条服务齐全,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条。该镇榨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量3.5万吨。去年榨菜综合产值约1.5亿元,提供固定就业岗位500余个,为地方经济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了解到,该镇的榨菜还深受浙江等地欢迎,每年都有上万吨新鲜榨菜运往浙江,真正实现产销两旺。

“接下来,中天镇将以发展产业助增收、塑造品牌提价值、打通渠道扩规模为总体思路,重点做好发展订单农业带动扩面增量、提升科技含量促进效能优化以及优化产业形象发挥品牌效应等工作,推动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乐至县中天镇副书记薄星星介绍。

全媒体记者 胡灿凤 杜雅兰 秦建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