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吉利召开2025年集团经营工作大会。围绕2025年的吉利产品规划、业务目标、战略落实一系列问题,吉利汽车管理层对内、对外在集中展示的同时,也系统性做了一次梳理。会上,除了明确百万目标,5款产品,吉利还透露了即将发布了AI智能化战略规划,以及围绕醇氢电混技术拿出系统的应用案例。
这场内部会上,有一个细节值得人们关注。那就是当各业务板块负责人围绕销售、研发、生产、供应链各个领域的工作汇报,吉利表彰大批优秀的员工和团队,大家纷纷围绕25年银河「百万」目标的实现立下军令状。但人们却发现似乎在吉利的员工身上人们没有察觉有任何劳累的坚持。
要知道,过去一年无论是传统还是新能源大多数「规模化」企业,能挺过来的都不容易。尤其是吉利在混动、纯电2条核心技术路线上也只是刚刚推出产品,面对来年价格更卷、竞争更激烈的环境下,很多人也不理解吉利如此大胆指定的「百万目标」以及吉利的高价值路线到底要如何更快更好的坚持下去。
随着新产品规划,预示GEA架构将在2025年正式来到规模释放阶段,神盾短刀和高集成、高能效的11合1电驱也将得到进一步的规模验证,技术新、产品全、胆子大到底为什么会成为2025年吉利怎么干的3个特点。
文|Wind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网络
1
银河如何形成的「代际差」?
在「新年图个吉利」的传统中,吉利汽车以23.99万辆的首月销量登顶国内月度销量冠军,强劲势头不仅证明了其过去对创新技术的投入,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执拗和坚守,能够让吉利换回来自市场的认可,也瓦解了市场中一些从去年开始就似有若无的质疑和唱衰。
对于吉利汽车2025年的「开门红」,舆论中实际上存在一些质疑:质疑之一是吉利的销冠存在「国内」这一定语,如果包括海外销量吉利不敌比亚迪;质疑之二则认为吉利去年年底有「留量」的嫌疑,目的就是为了今年的开门红凑规模。
但无论哪一种,都无法否认今天吉利的整体势能正在向上走。尤其是如今开年整体规模下滑、宏观涨势不易的背景下,1月份的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为175万辆,同比下降14.6%,环比更是下降33.6%,吉利首月却仍保持增长,环比提升约27%,放在整个行业背景下都十分罕见,更不用说还能与曾经「遥遥领先」比亚迪掰掰手腕了。
回过头来看,吉利汽车的「开门红」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银河品牌的快速增长。
2024年,围绕着最主流的15-30万元新能源汽车市场,吉利银河共推出了4款爆品。延续到2025年,仍在持续释放规模潜力。今年1月,吉利银河的单月销量达到93545辆,同比增长超过134%,相当于鸿蒙智行、理想、小鹏的销量之和。在持续领跑「大厂新能源」的同时,为吉利汽车奉献了超过三成的销量。
具体来看,吉利银河星舰7 EM-i 连续两周蝉联全品类混动市场及A级插混SUV市场双料销冠;吉利星愿开年问鼎全品牌纯电轿车销量榜,并斩获全品牌A0级纯电轿车销量冠军;吉利银河L6 EM-i也正式加推亮相,预售价8.98万起,提前为吉利银河接下来的继续上量储备「弹药」。围绕这些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全面开花」,实际上印证了一点:在围绕着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去做增量和势能的过程中,吉利的产品越来越受到规模市场的认可。
在这个过程中,围绕着终端规模化,吉利汽车全部打通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高不高级所有的问题,并且还在持续给到用户更好的更有价值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凭借着强大的体系实力,吉利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与其他企业竞争的「代际时间差」。其表征在于,在其他品牌规模化车型已经成熟,甚至开始走下坡路的情况下,吉利在插混和纯电两大技术路线的产品才刚刚推出。以一家正处于规模爆发期的企业的自然线性增长水平来看,换句话说,吉利汽车的势能才刚刚开始展现。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吉利银河敢于在刚刚达成50万年销量的节点下,就立下100万辆翻番的「军令状」。作为一家在性格上务实和谨慎的汽车企业,吉利向来是谋定而后动,言出必践,100万的销量目标绝非喊口号搞噱头,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明天。
2
「产品全、技术新所以胆子大!」
除了规模排位的上涨之外,回看这场经营工作大会,实际上还释放出了三个关键信号:一、产品全;二、技术新;三、胆子大。这是从去年开始吉利汽车频繁向外界展露的,也是2025年围绕着如何延续和扩大化自身发展势能的核心。
会上,除了推动银河品牌全年销量突破100万辆的「军令状」之外,淦家阅宣布了一个重磅信息:吉利银河今年将推出5款全新新能源产品,其中包括2款SUV、3款轿车,并推出2款搭载全新一代可醇、可电、可油的超醇电混产品。这意味着,2025年,以吉利银河品牌为「中心轴」,吉利汽车还要进一步带动起整个新能源规模化的势能。
若以目前吉利银河聚焦10-15万元价格区间为参考,加上吉利银河已有的E系列车型、L系列车型以及上市不久的吉利星愿和星舰7 EM-i,在全新5款新能源车型和2款超醇电混产品上市后,吉利银河将成为目前产品谱系最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如果过去吉利是围绕一款车将一个细分市场做好,那么如今吉利更是在一个价格区间内将产品做全,最大化挖掘这一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
打造产品竞争力,卓越技术依然是重点,围绕着「技术新」这一关键信号,通过技术上的深耕和创新,吉利已经落地的技术方案更是推动越来越多「好而不贵」的产品问世的关键,这种「技术降本」的场景在吉利汽车比比皆是。
比如吉利汽车拥有全球新能源架构(GEA)与SEA浩瀚架构共享工艺,零部件通用率超70%;比如吉利自研自产的最新一代「刀片式」磷酸铁锂电池——神盾短刀电池,基于技术成熟与规模应用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在此基础上,搭载神盾短刀电池的吉利银河E5,整体的价格区间为10.98-14.58万元,相比之下,市场中同样续航的纯电车型价格范围主要在13.59万元至15.09万元之间。
吉利始终明白,只有在产品产品技术上有足够的稀缺性,在价格上持续满足最广泛消费者的需求,在终端的溢价和规模上才有空间和联想度。
回过头来看,将100万辆的军令状放在吉利银河这一成立仅3年的新品牌上,尤其是在当前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无限内卷、彼此攻讦的背景下,这样的胆识和魄力并非随便一家企业具备的,这恰恰也是今天吉利向外界传递出的第三个信号——战略上的大胆。而这种大胆的底色在于信心,其源头是在吉利内部从上至下、从里到外都对吉利现阶段的目标,未来市场的预判有着充足的信心。
3
协同如何撬动更大规模化空间?
当然,想要进一步撬动和深挖吉利的规模化潜力,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从产品谱系完善到技术创新落地,再到战略势能的释放,背后支撑的是围绕思想到行动的一套完整的系统纲领。
今年1月,吉利汽车在哈尔滨举办了《台州宣言》解析会,再次强调了从去年开始从战略扩张到战略聚焦的阶段性转变,通过聚焦到汽车主业,整合集团资源,通过协同发展、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吉利的竞争力和战斗力。其中,作为吉利新能源规模化转型和落地的重要品牌,吉利银河又是2025年承接吉利这一战略深化的「主阵地」。
比如基于技术协同、资源共享,将吉利在前沿技术上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果,应用到吉利银河,在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快速迭代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从而更大化地撬动规模增长空间。基于此,吉利汽车目前有着两个明确的增量点,一个是甲醇这一吉利苦熬多年的技术果实的上车,一个是AI的技术普惠。
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甲醇都是大众眼中的「技术偏锋」,是一些车企在点亮自身科技树中的不起眼的旁枝。但吉利恰恰就是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把这件看似理念而非现实的事情落了地,并且落在所有人的前面。吉利用20多年推动绿色甲醇和甲醇汽车的发展,现在甲醇汽车的新风口已到来,也将在如今吉利规模化上量的关键节点提供助力。
吉利将于今年3月初对外发布重磅AI智能化战略,为用户带来颠覆性的智能化体验。2025年的CES展期间,吉利海发布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情感、可持续成长的原生“出行智慧生命体”。随着今年吉利银河7款全新产品的问世,吉利将在架构技术、智能汽车全域AI等方面持续创新,加速端到端语音大模型、AI数字底盘、高阶智能驾驶等最新AI技术成果的普及应用,让智能汽车AI科技实现技术普惠。
此外,在海外市场,吉利汽车实际上也在进入一个向上跃升的新阶段。今年1月,吉利汽车海外出口销量2.68万辆,环比超9%,同比增长2%。未来,通过合并极氪与领克,整合高端新能源资源「组团作战」模式,提升国际市场的品牌辨识度;马来西亚宝腾项目本地化生产、技术转移和供应链合作,占据东南亚市场;欧洲依托沃尔沃工厂和雷诺合作网络,降低区域贸易壁垒。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共享、品牌优化和本地化运营等战略协同效应持续释放,进一步构建全球化竞争力,吉利的全球化市场表现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