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人类社会发生的最为显著的社会经济转型过程。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及交通技术等快速发展,全球从“地点空间”向“流空间”转变,人口、资本、资源、要素等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城市聚集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意味着人类进入了“城市时代”,沿海城市人口大规模集聚,沿海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节点价值更加凸显。
入海口城市作为沿海城市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河流海洋交汇、陆地海洋统筹发展的关键区域,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和生态系统脆弱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问题加剧,入海口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对入海口城市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既没有清晰的概念内涵,更缺乏发展特色模式的阐释。
《入海口城市发展模式》一书在梳理世界城市化发展背景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入海口城市的概念内涵,以大江大河入海口城市为代表,分析研究了入海口城市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与社会经济特征,通过典型案例城市的解构剖析,总结提炼入海口城市发展的特色模式。主要观点结论如下。
(1)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全球城市人口比重从1960 年的33.4%快速上升至2020年的56.6%,城市人口规模激增,从10.2 亿迅速增长至43.6 亿,城市成为人类主要居住地。据联合国预计,到2050 年全球城市化率将达到68%,城市人口将新增22 亿,其中接近90%的增长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城市规模体系持续演化,大城市影响不断加强,接近1/4 的全球人口居住在规模超过1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研究发现,人类长期受海洋吸引,持续向海岸带集聚。2020 年,全球总人口的38%居住在距离海岸线100 km范围内人口规模为29.8 亿,占世界人口比重38%;在距海海岸线500 km 范围内人口规模达到56.2 亿,占比达到71%;距海岸线不同远近的人口密度呈现地带性距离衰减的规律。
(2)如何应对面临日益严峻的可持续发展挑战,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和道路,对于人类未来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言,城市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发展理念在不断演进,提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包容共享、韧性发展等思想,也涌现出城市发展多元新理念,宜居城市、韧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多样化发展和城市间合作等新理念。这些新理念对入海口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入海口城市也必将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承担责任并发挥建设性作用。
(3)入海口城市与港口城市、海滨城市、海岸带城市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着明显区别,是一个新概念。简单理解,入海口城市指河流与海洋交汇处的海岸带上发育的城市,是具有河流海洋交汇、陆地海洋统筹融合等特色,将入海口区域内的河流、陆地以及海洋多样化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紧密联系的特殊类型城市。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河流海洋水系交汇,位于河流和海洋水系环境频繁作用的过渡带区域,有独特的泥沙运动、淡水咸水交互等性质;②陆地海洋统筹发展,兼具海域和陆域不同属性的环境特征,统筹陆地与海洋的开发与保护的系统治理;③通江达海区位优势,入海口城市是联结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沿线城市的龙头城市,也是通过海洋与全球其他地区城市建立国际化联系的重要枢纽;④生态环境重要且脆弱,位于不同圈层交汇、能流和物流的重要聚散地带,海-陆-气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复杂,受人类活动扰动程度大,受气候变化影响敏感性强。
(4)以大江大河入海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水文数据库(HydroSHEDS)、开放街道地图(OSM)和全球人口格网数据(GPW)等全球数据库、城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遥感影像数据,辅以国际研究文献及研究报告等资料,从河流自然属性和社会发展作用两方面综合确定,遴选出50 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入海口城市。这些城市在六大洲均有分布,其中亚洲19 个、北美洲11 个、欧洲10 个、南美洲6个、非洲3 个和大洋洲1 个。
从自然地理特征来看,入海口城市均位于海拔低且地势平坦地区,年均气温多分布在10~25℃区间,气温条件总体较为适宜,超过一半的入海口城市年均降水量大于800 mm,降水较为充沛,入海口城市还具有较高的植被生产力和丰富的生态资源等资源禀赋优势。
从社会经济特征来看,入海口城市社会经济特征差异显著,25 个人口规模超过100万,其中7 个人口规模超过1000 万,城市间经济水平差异大,交通路网密度均值为3997 米/平方千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港口航运相对优势突出,城市国际化水平相对较高。
(5)进一步研究入海口城市发展特色模式,选取了鹿特丹、汉堡、新奥尔良、魁北克、开罗、布宜诺斯艾利斯、釜山、胡志明市、上海和东营作为典型案例城市,分析其城市发展特色,总结提炼8 种入海口城市发展模式,入海口城市多样化繁荣发展是未来趋势。
开放包容城市精神。不同文明的交汇与碰撞,促使城市居民形成了开放进取的精神特质和热情好客的性格特质,能够包容多元文化,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流入,共同建设城市。
高品质宜居城市。以人为本打造高品质的宜居城市,包括宜人的自然环境,也包括宜人的人文环境,如河海水系的特色城市景观、蓝绿空间、步行生活圈与和谐安全社区等,并倡导公众参与。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设基础研究策源地,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高精尖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
内联外通港城融合。与河流上中下游城市建立密切联系,入海口城市应积极做到: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流域整体联动发展;发挥枢纽作用,成为国内外经济联系、贸易合作的门户城市;发展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推动港城深度融合。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利用港口、航运、国际化等优势,推动金融机构及管理平台的集中集聚,发展总部经济,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构建可持续的城市投融资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视河流三角洲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修复,建立健全国家公园保护体制,促进生态系统修复与服务功能价值实现,提升城市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合理开发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的旅游价值,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多元文化体验活动,打造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
国际交往积极活跃。通过缔结城市联盟、友好城市结对、邀请国际组织入驻、承办国际赛事和国际会议等多种途径方式,提高入海口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本书梳理了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与趋势,总结了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入海口城市的概念及内涵,以50 个大江大河入海口城市为代表,分析研究了入海口城市的自然地理基础与社会经济特征,探讨了8 种入海口城市发展的特色模式,为世界入海口城市这一类型城市的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
← 左右滑动查看详细信息 →
本书可供相关城市管理者、建设者及决策部门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城市、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者及感兴趣读者的参考用书。
审图号:GS京(2024)2240号
ISBN 978-7-03- 080019-0
责任编辑:杨逢渤
本文摘编自《入海口城市发展模式》(陈明星等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4.12)一书。
(本文编辑:张菊)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