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女士是浙江某工程咨询公司福建漳州分公司的负责人。分公司于2018年成立,从事工程领域中介服务,以往承接的业务集中在漳州较偏远地区。2024年初,漳州市工程项目网上中介服务平台上线。凭借业绩积累,该公司入驻平台后多次被随机选中,业务量显著增加,范围覆盖全市。“有了平台,外地企业不用找背景、跑关系也能拿项目。”她表示。
与之相反,常年包揽漳州某县近六成工程项目中介服务的四家公司,2024年在该县的市场份额降至3%,垄断局面被彻底打破。这一升一降,反映的是漳州市政府投资工程中介服务市场的新格局、新气象。
“建设网上中介服务平台,既是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践举措,也是反腐败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漳州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主任陈文灵说。长期以来,工程领域中介服务乱象丛生,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调研显示,2021年至今,漳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65.6%涉及工程领域腐败,且背后几乎都有中介机构内外勾连、暗箱操盘。
工程建设链条长、环节多,涉及的中介服务种类纷繁复杂。据介绍,小型工程一般需要设计、概算、概算审查、施工、监理等基本中介服务事项。大型项目则更为复杂,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可多达三四十个。
“为确保风险可控、资金高效利用、工程质量过硬,工程项目在制度设计上环环相扣、相互制约。”陈文灵举例说,负责概算和概算审查的中介不能是同一家,施工方和监理方也必须严格分开。但在工程领域频发的腐败案件中,这些本该相互制约的服务方却“同流合污”,部分中介事实上成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实现其私欲的“操盘手”。
“有想法”的业主、“有关系”的投标人、“有办法”的中介机构,三方结成“利益共同体”,不仅严重破坏了工程交易市场秩序,也给地方政治生态、经济生态造成恶劣影响。
“相应制度规范滞后乃至缺失、监管监督薄弱,是导致工程领域中介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据介绍,现行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政府采购的主体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国企和基层村组织不在其列,他们采购中介服务的行为就不适用相关法律法规。此外,对服务费在50万元以下的中介服务事项,缺少规范管理,多数业主单位可以自行组织采购。
中介服务费通常按一定比例抽取。单笔金额看似不高,但直接关联着成百上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的项目。利润驱动加之监管监督不足,部分中介不惜铤而走险、相互勾结,拉拢腐蚀党员领导干部,进而垄断工程项目市场。
斩断这一利益链,必须找准“七寸”。漳州市高新区纪工委书记、监察工委主任林仁振认为,打破利益勾连,关键是要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程项目中介服务统一大市场。一方面,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方入驻,把藏着、捂着的项目拿出来,摆在明面上。另一方面,打破区域壁垒,让所有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平等参与竞争,压缩人为操作空间。
2021年下半年,在漳州市纪委监委指导下,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推动区行政审批局试点搭建网上中介服务平台,积累总结经验。2023年7月,漳州市纪委监委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建立漳州市工程项目网上中介服务平台,并于2024年1月1日起运行。
“平台的首要功能是为业主和中介提供需求对接。”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凡是政府出资购买的工程服务事项,除法定在其他交易中心发布的以外,必须在平台统一发布需求,中介公司根据自身资质报名响应。平台通过随机摇号、竞价和直接委托三种方式确定中选机构,并明确了直接委托的前置条件和审核操作规程。
同时,平台还是一个监管、监督服务供需双方的系统。服务中心及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能,线上审批公告内容和中选结果,并将线下核查的中介执业情况同步到平台,形成综合评价。纪检监察机关则通过“监督之窗”模块,监督主管部门及业主行为,保障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陈文灵告诉记者,平台移交的问题线索不少已取得实质进展。“有个项目造价上百万元,实际不少工程并未实施。”他介绍,该项目业主单位在平台购买了一家中介公司的造价审核服务。中介公司如实出具的审核结果比原造价低了几十万元,业主单位不满意,要求修改得“大差不差”。中介公司因此向平台反映“这单业务做不了”。目前,该线索涉及的公职人员已被留置。
“近年来,各地在规范中介服务方面都有实践,如建设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等。目前,漳州已实现工程领域关键中介服务事项全覆盖,并明确规定政府出资购买工程中介服务必须通过平台办理。”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在技术层面没有困难,但能够真正落地,背后是平台管理、中介考评、联席会议、联动监督等一系列制度支撑,更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推动与保障。
从试点到全市推广,漳州市纪委监委全程参与并持续推动平台建设。职能部门是否应入驻尽入驻、国有企业和村集体购买中介服务是否通过平台、服务事项资金是否存在违规结算……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将平台运行的关键点纳入日常监督,作为工作重点。同时,通过约谈“一把手”、工作提示等方式,督促问题逐一整改到位。
截至目前,平台已入驻中介机构1884家,注册采购单位2857家,累计成交26204个服务事项,且九成以上为随机摇号选取,打破了少数机构“全盘通吃”“人情关系”决定拿项目的“潜规则”。
“运行以来,我们清退了29家中介机构,对496家中介进行降级处理,有力打击了‘皮包公司’‘围串标’等扰乱中介市场的行为。”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干部苏红说,不少中介反馈称“平台让实实在在做事的公司有了更多机会”,这也让她和同事的工作更有底气。
“线上随机选中介,廉洁风险降低。选中当天就能签合同,方便快捷。”某国企“一把手”告诉记者,该公司全年254个工程中介服务全部从平台选取,“有平台对中介业务能力多把一道关,我们节省中介费同时,合作也更放心。”
而在九湖镇蔡坂村党委书记张港云看来,平台解决了基层最为困扰的人情问题,“村里原来建工程,亲戚朋友都打听,人情束缚了手脚,办事畏首畏尾。现在服务事项公开挂平台,干部放心做事,群众也拍手叫好。”
结合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及平台发现的问题,截至目前,漳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03件,有效规范了工程领域中介服务。漳州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强化平台预警功能、优化中介服务综合评价标准、加强行政服务中心人员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以公开促进公平,让中介回归“中立”,不断深化整治工程领域腐败。(记者 徐菱骏 自福建漳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