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的新闻联播中再次提到冰雪经济,我们先说今天的观点再看新闻,齐齐哈尔在发展冰雪经济上有哪些优势,应该如何把握和利用,找到符合齐齐哈尔自身特色的冰雪经济路线。
齐齐哈尔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依托其独特的冰雪资源、深厚的冰球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在冰雪经济发展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以下是其核心优势的综合分析:
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冰球文化优势
1. 冰球运动传统悠久
齐齐哈尔自1954年成立首支冰球队以来,已有70年冰球发展史,累计获得36次全国冠军,培养冰球运动健将150余名,并向国家队输送了17名教练员和500余人次运动员,被誉为“中国冰球之城”。
冰球文化深入人心,通过冰球节、国际冰球邀请赛等活动持续扩大影响力,形成独特的城市品牌。
不足:冰球运动受制于季节和场地因素,所以目前齐齐哈尔中小学生从事该项体育运动的机会较少,应该有针对性的增加冰球运动项目基础设施投入和人才队伍的培养。
2. 文化载体与传播创新
通过拍摄冰球主题电影(如《飞吧·冰球》)、创办冰雪专题电视节目《冰雪鹤城》、出版冰球历史书籍等,将冰球文化融入大众生活,提升城市软实力。
不足:有相关的作品但是知名度不高,希望未来能够通过电影、短视频和旅游自媒体等渠道制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提高齐齐哈尔冰球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完备的冰雪产业体系
1. 产业链条完整
齐齐哈尔构建了涵盖人才培养、赛事承办、场馆运营、装备制造、冰雪文旅的“五个基地”体系。例如,黑龙冰刀等本地企业已形成集冰刀生产、滑雪板制造、赛事组织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并规划建设国家顶级冰雪装备产业园,吸引资金和技术集聚。
不足:冰雪装备制造虽然初具规模,但是大部分的产品还是南方代工为主,如何提升本地企业的产能,增加本地就业才是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2. 装备制造升级
冰雪装备企业通过智能化转型提升效率,如年产300万副冰刀的自动化生产线,结合哈工大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
三、人才储备与培养机制
1. 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设有U10至专业一队的六级冰球梯队,常年在训人数约180名;与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并输出教练员至全国多地。
创建全国及省级冰雪特色学校90余所,覆盖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形成从校园到职业的完整路径。
2.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加拿大温哥华GSL集团合作“测试评估项目”,引入国际先进训练体系,提升后备人才技战术能力。
四、丰富的赛事与文旅资源
1. 赛事经济效应显著
承办过世界冰球甲级A组锦标赛、亚洲冰球联赛等国际赛事,每年举办各级冰雪活动50余项、500余场,吸引超百万人次观众,拉动旅游、住宿等消费。
2. 文旅融合创新
开发扎龙湖冰橇、汽车雪地拉力赛等特色项目,结合线上直播(观看量超千万)扩大影响力;打造冰球主题酒店、冰雪文创产品(如冰箱贴),推动“体育+文旅”融合发展。
五、政策支持与金融赋能
1. 顶层规划与政策红利
制定《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明确“十四五”期间冰雪产业发展目标,并借助国家振兴东北政策机遇,推动产业升级。
2. 金融助力企业成长
建设银行齐齐哈尔分行为冰雪企业提供小微贷款、数字化金融服务(如“惠懂你”APP),支持冰球主题酒店扩建等,解决资金瓶颈,加速产业落地。
六、基础设施与群众基础
1. 场馆设施完善
拥有6座室内滑冰馆(含6块冰球场地),每年浇冻100余块公益冰场,年度参与冰雪运动人群超百万人次,群众参与率居全省前列。
2. 数字化与科技赋能
引入冰雪运动模拟设备(如滑雪模拟机)、AI数字文旅体验项目,打破季节限制,提升冰雪活动吸引力和科技感。
七、区位与气候优势
1. 天然冰雪资源
冬季漫长、气温低,积雪期长,适合开展冰雪运动和旅游,天然冰场和雪场资源丰富。
2. 区域协同发展
作为黑龙江省冰雪经济的重要节点,与哈尔滨、七台河等城市形成联动,共享全省冰雪产业集聚效应和政策支持。
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尽管优势显著,齐齐哈尔仍需解决部分冰雪资源开发不足(如湿地冰雪项目)、基础设施区域不平衡等问题。未来可通过深化“冰雪+”融合(如冰雪+科技、康养)、强化数字化管理、扩大国际合作等方式,进一步释放潜力,助力黑龙江实现2030年冰雪经济4500亿元目标。
2月11日《新闻联播》中蕴含的商业机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冰雪经济:
• 新闻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这个冰雪季,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冰雪经济发展。
• 商业机会: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文化推广等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企业可以投资于冰雪项目的开发、运营和推广,满足市场对冰雪消费的需求。
2. 以旧换新消费市场:
• 新闻背景: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监测调度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数码产品、家电家居、汽车以旧换新销售额大幅增长。国家已下达首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 商业机会:以旧换新政策将促进数码产品、家电家居、汽车等行业的消费增长。企业可以推出更多以旧换新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提升销售业绩。
3. 中小企业发展:
• 新闻背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小幅上升。所调查的行业中,多个行业的市场指数和投入指数上升。
• 商业机会:随着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的上升,市场需求正在稳步改善,企业的产、销、服务等都在好转。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可以拓展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
4. 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 新闻背景:教育部发布了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首次实行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的教学一体化设计,紧密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下行业企业用人标准。
• 商业机会: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技能培训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企业可以投资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领域,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和培训服务。
5. 新能源与储能产业:
• 新闻背景: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
• 商业机会: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将成为关键支撑。企业可以投资于储能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满足市场对高效、可靠储能解决方案的需求。
6. 航天与卫星互联网:
• 新闻背景: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商业机会:卫星互联网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企业可以投资于卫星制造、发射、运营等领域,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2月11日《新闻联播》中蕴含了多个商业机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把握这些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