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0日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以色列防长卡茨下令以国防军做好最高级别警戒,哈马斯则表示原定15日进行的下一批被扣押人员释放活动推迟,相关事态发展让国际社会对加沙停火协议的延续以及巴以和平的前景再次感到担忧。

客观而言,以哈双方1月15日达成的三阶段停火协议给巴以和平带来一丝曙光,第一阶段停火和被扣押人员交换取得一定成果。但停火协议的脆弱性一直存在。以色列国内本来就对这份协议存在较大争议,以方要求哈马斯尽快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的同时,坚称“彻底消灭哈马斯”的目标没有改变;哈马斯则要求以军尽快撤离加沙,对以仇恨依然难解。有关交换被扣押人员和撤军步骤的模糊之处,导致双方容易产生新的摩擦。

同时,本来作为停火协议最后阶段目标的加沙战后重建和治理问题,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清空”“接管”或“购买并拥有”加沙等言论而成为新的争议焦点。美国新政府的中东政策目前还未完全明晰,但当前的一个端倪是帮助捍卫以色列的安全和利益,这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最近访问华盛顿期间美方的表态中已有体现。在此逻辑之下,美国或将试图帮助建立一个“大以色列”:通过控制加沙,永久性地削弱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威胁;继续蚕食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土地;支持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并在黎巴嫩南部建立缓冲区,以扩大以色列的生存空间和安全边界。

美方“清空”或“接管”加沙的一系列言论亮明了偏袒以色列的立场,但也给以色列右翼势力释放了错误信号,动摇以方对于实现永久停火和妥处加沙战后治理问题的努力,刚刚取得一点进展的巴以停火以及后续和平进程可能因此出现倒退。通过强制200多万加沙民众离开家园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有违人道主义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准则,只会让加沙重建和巴以和平遥遥无期。正因如此,这些提法引发包括美国一些盟友在内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加沙是巴勒斯坦人的加沙,是巴勒斯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政治交易的筹码,更不能成为弱肉强食的对象,这是国际层面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普遍共识之一。关于加沙未来的任何安排都必须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意愿和自主选择,不能强加于人,“巴人治巴”应该成为加沙战后治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停火协议执行过程受挫和加沙战后治理问题引发争议,都给彻底结束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前景蒙上阴影。当此时刻,巴以冲突相关各方以及更广泛层面的国际社会何去何从?根本而言还是加大外交斡旋,寻求政治解决。

落实“两国方案”,恢复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权利,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仍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本出路。站在人类良知的高度,超越地缘政治博弈思维,充分考虑到巴以双方人民的利益,包括在加沙战后重建中以民生为重,实现巴勒斯坦人民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带来真正和持久的和平。唯有如此,才能够帮助以色列摆脱长期以来的安全焦虑。2023年10月之前,以色列对加沙主要采取封锁政策;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对加沙进行报复性轰炸和军事打击。事实证明,无论封锁还是轰炸,都无法取得以色列预期的效果。当下美以有关“清空”或“接管”加沙地带的提议,同样无助于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本解决,无法使以色列获得“可持续的安全感”,类似操作没有赢家。

巴以和平曙光初现,但还需要穿透更多迷雾。国际社会应该朝着政治解决这个共识相向而行,致力于推动重启“两国方案”,在联合国主导和组织下,尽快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平会议,制定落实“两国方案”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在此过程中,国际社会需要再接再厉加大斡旋努力,并逐渐由当前促成“技术性停火”向着后续推动永久停火、实现持久和平的更高层面前进。(作者是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