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与哈马斯组织对以色列境内多个军事目标发动大规模袭击,引发地区紧张局势骤然升级。

当天凌晨2时30分,真主党武装首先从黎巴嫩南部发射多枚火箭弹,袭击位于基亚特什莫纳地区的军事基地。随后,哈马斯武装也从加沙地带对以色列南部军事设施发动猛烈进攻。此次袭击采用了时间差攻击战术,在短时间内先后打击多个目标,突破了以军防空系统的拦截能力。攻击者利用早晨能见度较低的气象条件,采用低空突防的战术,有效规避了以军雷达系统的探测。

除常规火箭弹外,此次袭击还首次出现了携带高爆战斗部的自杀式无人机。这种新型武器具有较强的隐身性能和机动能力,可在低空突防的同时精确打击目标。以军方面承认,由于低空突防目标较多,“铁穹”防空系统虽然成功拦截了大部分来袭火箭弹,但仍有部分突破防线,造成军事设施严重损毁。初步统计显示,此次袭击造成以军5名士兵死亡,20余人受伤,多处军事设施和装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针对此次袭击,以色列国防军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动驻守各地的预备役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同时,以军动用数十架F-16战机对黎巴嫩南部和加沙地带展开大规模报复性空袭。此轮空袭主要针对真主党和哈马斯的军事设施、指挥中心和武器库等战略目标。密集轰炸也波及周边居民区,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巴勒斯坦卫生部门统计显示,空袭已导致70余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20多名妇女和儿童,另有数百人受伤。轰炸还造成大量民用基础设施损毁,约1万多名平民被迫逃离家园。

美国总统在第一时间与以色列总理通电话,表示将继续支持以色列的自卫行动,同时也敦促以方在军事行动中避免过度使用武力。美国国务卿随即宣布派遣中东事务特使赴以色列,协调危机应对。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也发表声明,呼吁各方保持最大克制,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联合国秘书长对平民伤亡表示震惊,要求冲突各方严格遵守国际人道法,确保人道主义援助通道畅通。

随着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相对下降,区域力量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伊朗作为真主党的主要支持者,一直试图通过扩大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影响力,构建对抗以色列的“什叶派新月地带”。沙特虽然近期与以色列关系有所改善,但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仍持强硬立场。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公开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要求国际社会对以方施压。

真主党和哈马斯采用的火箭弹与无人机协同作战模式,突破了传统的防空理念。新型自杀式无人机的使用,标志着非国家武装组织的作战能力已达到新的水平。虽然以色列“铁穹”系统在技术上仍具有优势,但面对低成本、饱和式攻击时,其拦截能力和经济可持续性都面临考验。

过分依赖技术优势而忽视情报预警,是导致此次袭击未能及时预防的重要原因。以军需要加强对敌方作战模式的研究,完善预警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避免过度反击导致地区局势失控,也成为以色列决策层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在领土、宗教等方面的历史矛盾短期内难以化解,域外大国的介入也使地区局势更加复杂。要实现持久和平,需要各方在联合国框架下,通过政治谈判寻求共识,同时建立更有效的地区安全机制。在当前紧张局势下,重启和平进程的难度正在加大,中东地区或将面临新一轮动荡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