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墨脱地处西藏东南部,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最后”这个字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闭塞和荒凉。这里峰险谷深、林海茫茫,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墨脱,有一群年轻士兵守护着长长的边防线,用坚定的脚步丈量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如今不仅路通了、网通了,巡逻执勤的手段也更加丰富,效率是大大提高了。春节前夕,边防官兵再次踏上了巡逻路,今天(2月10日)的《新春走基层》就让我们认识这群侠骨柔情的戍边人,看看曾经的“雪域孤岛”发生的巨大变化。
从林芝出发,经过9个多小时的车程,经历了一天四季,记者到达了墨脱。第二天上午,记者向山上的哨所出发。当记者到达的时候,战士们正在准备第二天的巡逻装备。
马腾飞是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某连班长,明天就要巡逻了,按照惯例,他都要检查一下战士们的准备情况。马腾飞特意叮嘱的这位战士叫崔中骏,他入伍才5个月,明天将是他第一次巡逻。
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全副武装的官兵们从驻地出发,今天他们巡逻的目的地是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个点位。
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某连马腾飞:“这次任务主要是海拔高、路途远、积雪厚,还有一些情况比较复杂,比如像灌木丛、峭壁之类的。”
车辆在雪山脚下停下,眼前的雪山是官兵们要征服的第一道关,战士们每人背负着十多公斤的装备物资,踏着没过小腿的积雪一步一步缓慢前行。
当兵18年,这条巡逻路,马腾飞已数不清走过多少回。这一路上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但也隐藏着无数的危险与挑战。因为走的人少,距离又远,加上塌方、泥石流等原因,前一次巡逻开辟的道路基本上都会被淹没,所以在这里巡逻,经常是边开路边行军。
马腾飞:“还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敢马虎大意。一会儿要钻林子,一会儿要过河,一会儿要翻山。这个路上其实还是比较危险的,很多人在这走路都不同程度受到伤。我是摔到头了,摔了头上现在就这么大一片,还没长头发。”
由于含氧量低,加上积雪难行,负重巡边是对战士们身体和意志的极大考验。身为班长,马腾飞要照顾到每一位班里的战友,崔中骏成为他重点关注的对象。
巡逻过程中,马腾飞说的最多的就是踩稳、踩实,尽管小心再小心,还是出现了意外。
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某连崔中骏:“一开始听班长讲,我以为比较夸张。但是实际上自己体验了之后,确实挺累的,路也比较难走,坡比较陡,雪也比较厚,挺滑的,走着走着还容易陷到树洞里面。”
穿行4个小时后,官兵们迎来了第一次大休整,他们拿出各式各样的自热食品补充能量。
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某连熊义峰:“我们现在单兵自热食品品种非常丰富,米饭、面条,各种各样的,辣的、咸的,能够满足广大官兵的口味需求。然后它的操作也非常简单,就是加点水,操作非常便捷,熟得也很快,第三个,它这个热量提供非常充足。因为我们在巡逻路上要经常爬山,体力消耗很大,所以需要快速补充能量。”
在巡逻途中吃上一口热乎的饭对官兵们来说是件幸福的事,以前巡逻路上战士们只能吃到简单的餐食,现在连队定期就能收到一批物资,战士们也能吃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了。
墨脱,曾经被称为“高原孤岛”,连绵险峻的喜马拉雅山和汹涌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将它“圈禁”在高山峡谷间。之前,每当巡逻路上有战士受伤或发病都异常惊险。
2013年10月,墨脱公路终于建成通车,打通了这片秘境与外界的联系通道,原来几天的路程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哨点的条件也不断改善,生活和医疗保障都越来越好。路通了,网通了,战士们也有了好帮手。在山谷间穿行,准确判断情况是官兵们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无人机成了高空侦察的主要装备之一。
跨过陡坡,随后就是冰河,墨脱年均降雨量在2300多毫米以上,山间河流遍布,巨大的海拔落差让河水流速加快,巡逻路上一道道突然出现的激流,时不时阻断官兵们的路。
在墨脱边防,马腾飞见证了连队的发展,看到了公路修到边关,深切感受到国防建设带来的变化。虽然到了退役年限,但是他决定继续戍守边疆。
马腾飞:“刚开始巡逻,那时候也是个新兵,第一次参加训练的时候比较紧张,还有点小小的兴奋。后来就慢慢变成熟悉,到现在已经是一种责任了。这18年来,我感觉我的生命和这条边防线已经紧紧交织在一起。”
一茬茬新兵终究会成为老兵,在这里执着地坚守。第一次参加巡逻的崔中骏对边防军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
崔中骏:“在我小时候,我爸就已经入伍了,对我的陪伴相对来说也比较少。当时心里对我爸有一些埋怨。直到现在,我穿上了这身军装,到了边防,我也能理解我爸当时的感受,明白了我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家人,是戍边人心里永远的牵挂,每当空闲时,他们就会跟家人打打电话,聊聊天。
戍守边疆,战士们和家人聚少离多,过年了,很多官兵的家属也来到连队探亲,全家人一起过一个团圆年,孩子们也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爸爸。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