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队的后勤部门一开始并未能应对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为大量前往海外战场的部队提供制服、装备和武器方面。更何况,美国军队所使用的“斯普林菲尔德”1903年式步枪,在美国参战之前,工业界生产的数量不到30万支,且并不是所有部队都装备了这种武器。因此,一部分美军在到达欧洲时,仍然携带着“克拉格-约根森”步枪,而美军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已经意识到该步枪的低质量。



注:“斯普林菲尔德”1903年式步枪,1903年6月19日,美军将斯普林菲尔德(或译“春田”)兵工厂开发的7.62毫米口径步枪正式定为制式步枪,命名为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用于取代“克拉格-约根森”步枪列装部队。 M1903步枪枪选用优质材料并经精密加工,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和动作可靠性。 由于M1903步枪是 春田兵工厂 在毛瑟兵工厂的授权下研制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仿自德国M1898步枪,因此可视为是以 毛瑟步枪 为基础的变形枪。

注:克拉格-约根森步枪是挪威陆军军官奥莱·克拉格(Ole Herman Johannes Krag,1837.4.7——1916.12.9)与枪匠埃里克·约根森(Eric Jørgensen,1848.5.17——1896.9.15)于1889年研发的一款栓动步枪。



这种步枪不仅火力不如德国的毛瑟98步枪,而且采用右侧的侧置弹匣,这使得武器的平衡性变差,射击精度降低。美国选择该武器作为制式武器的唯一原因是其便宜。因此,法国不得不将前往法国的美军“装备不佳”的“克拉格-约根森”步枪替换为法国的Mle.1907-15型和Mle.1916型步枪,以提高盟军的战斗力。

.30-06(7.62毫米)“斯普林菲尔德”1903年式步枪

由于“克拉格-约根森”步枪的火力不足,尤其是在1898年美西战争中暴露出来的不足,美国政府位于斯普林菲尔德的军械库开始研制一种新的步枪,采用更强力的.30-06口径弹药。实际上,1903年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本质上是毛瑟步枪的改进版——美国人直接拿毛瑟步枪作为参考,毕竟他们在美西战争中曾与使用毛瑟步枪的西班牙军队作战!不过,美国政府与“毛瑟”公司达成协议,获得了生产其改进版武器的许可,并支付了20万美元的专利费用。



“斯普林菲尔德”1903年式步枪的技术规格:口径 - .30-06(7.62毫米)。子弹初速853米/秒。枪长:111厘米。枪管长:61厘米。无子弹重量:3.9公斤。弹匣容量:5发

总体来说,五发装弹匣的“斯普林菲尔德”1903年式步枪与1898年式毛瑟步枪相似,但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它配有没有手枪握把的直式枪托,枪下非可拆卸滑动刺刀(类似于1888年型.45-70“斯普林菲尔德”步枪的刺刀),克拉格1902年式的分段瞄准具,右侧的枪机停止装置。最初,该步枪使用一种14.2克的圆头全金属包覆弹,内装瓶颈型弹壳,没有突出边缘,弹头初速约670米/秒。

从1904年11月到1905年7月,共生产了76,689支步枪。然而,随后步枪生产被暂停,已经制造的步枪被退回工厂: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要求将刺刀改为可拆卸的剑形刺刀。为此,开发了一种新的刀形刺刀,配有皮套,总长40.5厘米。从1906年到1910年,所有已生产的步枪都进行了改装,另外又生产了约186,000支“新型”步枪。

但是,美国人很快意识到,早在1898年,法国人就采用了尖头子弹进行军备革命。尖头子弹具有更好的弹道性能和有效射程;于是,尽管有些迟,但美国决定将步枪弹药换成尖头子弹。新型弹药配备尖头子弹,称为.30-06(原先使用圆头子弹的弹药为.30-03)。这种新型尖头子弹重9.7克,初速为880米/秒,比之前的14.2克子弹短。这就需要对所有已生产的步枪进行枪膛加工,以适应新型子弹。同时,由于弹道的改变,也需要更换瞄准具。因此,美国开发了一种新的1906年式框架瞄准具,配有两个瞄准孔和带有夹环的准星座,可以不仅在垂直方向上调整,还可以和准星框架一起在水平方向上调节。



因此,又有271,000支已生产的步枪被退回工厂,进行枪膛改装和安装新的框架瞄准具。所有这些“混乱”导致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军队缺乏现代化武器的问题。尽管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1914年到1918年共生产了426,576支“斯普林菲尔德”1903年式步枪,但由于美国军队人数增至300万人,这些武器仍然远远不够。

7.62 毫米 (.30) 1903 年型步枪 Mark I



在所谓的“壕沟战争”中,发现了在越过交战双方的中立带时,需要在行进中不停开火(半自动模式)。因此,在 1917 年秋季,斯普林菲尔德工厂的工程师约翰·佩德森(John Pedersen)设计了一种装置,可以将步枪转变为自装填步枪。这种步枪原本设计使用强力弹药,而佩德森装置使用的是相对较弱的弹药,基本上复制了自装填手枪的设计原理,自动原理基于自由枪机的后坐力工作。这个装置配备了短枪管,并安装在步枪原有的枪机位置。弹药通过安装在步枪右侧的 40 发特殊 7.62 毫米子弹的盒式弹匣供给。为了适配佩德森装置,步枪右侧的机匣被切割出一个弹壳抛出窗,触发器组和弹匣接合部也进行了修改。经过这样的改装后,步枪被命名为“1903年型步枪 Mark I”,而佩德森装置为了保密起见,被称为“1918年型.30口径手枪”。

美国军方计划订购 133,450 个装置及 8 亿发弹药。然而,实际上只生产了 60,000 个佩德森装置和 100,000 支改装后的步枪。它们到达军队时,战争已经结束。

.30-06(7.62 毫米)恩菲尔德步枪 1917 年型



口径:.30-06(7.62 毫米)。子弹初速:835 米/秒。武器长度:117.5 厘米。枪管长度:66 厘米。无子弹重量:4.17 千克。弹匣容量:5 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政府与美国私人公司“温彻斯特”、“雷明顿”和“埃迪斯顿”签订合同,生产新型步枪供英国军队使用——所谓的“英国毛瑟”。这支步枪是根据英国人在 1911 至 1913 年间的设计,借鉴了在英博战争中对德国毛瑟 98 型的使用经验。通过试射和改进,这支五发内衬式滑动栓步枪被正式采纳,命名为“7.7 毫米(.303)恩菲尔德步枪 No.3 1914 年型(P-14)”。由于“维克斯”公司当时被战争生产任务忙得不可开交,未能成功批量生产 P-14,英国于是求助于美国,让美国工厂为其生产。



在战争期间,美国工厂为英国生产了超过 1,235,000 支 P-14 步枪。完成英国订单后,美国继续生产这种武器,并将其改装为 .30-06 “斯普林菲尔德”口径,重新命名为“恩菲尔德 M1917”。当美国参战时,军队快速扩张,现有的“斯普林菲尔德”步枪远远不够,导致大量新兵未能及时配发现代武器。因此,“恩菲尔德 M1917”被迅速采纳,并大量装备美国步兵部队。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工厂共生产了 2,193,429 支“英国毛瑟”,其中近百万支被提供给美国军队使用。

温彻斯特 M1897(战壕枪)



口径:12×70 毫米。武器长度:100 厘米。枪管长度:50.8 厘米。无子弹重量:3.4 千克。弹匣容量:5+1 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采纳了约翰·摩西·布朗宁设计的“温彻斯特”M1897 型猎枪,作为“战壕枪”使用。之所以选择猎枪,是因为在近战中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近距离作战武器,以帮助清理敌人的战壕。美国军队已经充分意识到猎枪在近战中的优势——无论是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还是在镇压美国各地的犯罪活动中,甚至在菲律宾-美国战争中,军队也使用过这种民用武器。

布朗宁的猎枪是一种手动循环装填的步枪,通过滑动枪托(泵动式装填)完成重新装填。触发器为开轮式,枪管通过摇动式枪机固定。军用版 M1897 与商用版的主要区别在于枪管更短,采用了无膛线的设计。枪管上装有通风保护罩,以防止射手长时间射击时烫伤。此外,战斗版还配有“恩菲尔德”1917 年型的刺刀安装座。为了提高射速,枪机的分离器被移除,使射手可以在扣住扳机的同时,不断进行射击,仅需用左手拉动枪托完成装填。

在近战中,猎枪表现出了极高的效率,甚至德国政府曾对美军使用这种武器表示抗议。但美国拒绝了这一抗议,并在战争结束前为军队配备了 19,000 支“战壕枪”。

.30-06 (7,62毫米) 布朗宁自动步枪1918型 (BAR)



口径:.30-06 (7,62毫米)。子弹初速835米/秒。射速350-550发/分钟。武器长度:119.4厘米。枪管长度:61厘米。空枪重量:8.9公斤。弹匣供弹:使用20发双排可拆卸弹匣。

1917年2月,约翰·摩西·布朗宁向美国国会议员和军方展示了他所设计的自动步枪,这一展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支步枪采用气冷系统,使用气体操作自动机理,并配备20发双排弹匣。美国正准备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急需一款适用于步兵部队的轻型自动武器,该武器能够在进攻时从肩膀甚至腰部开火,且能够对敌人造成高密度的火力打击。因此,美国军方向科尔特公司订购了25,000支布朗宁自动步枪(Browning Automatic Rifle,简称BAR)。然而,科尔特公司因工作负担过重,无法立即开始生产。

最终,温彻斯特公司和马林-洛克威尔公司成为主要承包商,并确保到1918年7月,大量BAR步枪进入了法国的美国军队。79步兵师成为首个配备BAR步枪的部队,他们首次在1918年9月13日的梅兹-阿贡战役中使用了BAR(如此迟迟部署是因为担心新武器落入德国手中)。尽管BAR步枪在战争中的出现较晚,且应用有限,但它的表现非常出色。美国军队在战争结束前的积极使用使其赢得了良好声誉。到战争结束时,温彻斯特、科尔特和马林-洛克威尔公司共生产了52,000支自动步枪。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BAR步枪成功替代了法国不太可靠的手持式轻机枪(如绍沙机枪)进行步兵进攻,战后,许多BAR步枪被改装成轻型机枪,主要通过加装支架用于支撑射击。作为轻型机枪,BAR步枪不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甚至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刺刀



美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刺刀是1905年型刺刀,专为“斯普林菲尔德”1903型步枪设计。该刺刀刀片长40.5厘米,总长52.5厘米,在当时的战斗中显然无法适应新的战争方式。此外,与“斯普林菲尔德”刺刀相类似,英军1917年型“恩菲尔德”步枪配备的54.4厘米刺刀以及老旧“克拉格-约根森”步枪的41.7厘米刺刀,尽管较短,但依旧不能有效适用于在狭小的战壕中进行的近战。然而,鉴于美国军队在欧洲战场的参与相对较少,这些长刺刀并未进行大规模缩短,尽管英法军队的士兵在长期战壕近战中普遍缩短了刺刀。

延伸导读(一战时期其他参战国个兵装备)



1916年凡尔登战役中的法国士兵装备



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的德国士兵装备



1917年美国步兵装备,1917 年抵达法国的美国步兵(绰号 “面团小子”)



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的英国军士装备



俄国女兵装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