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5年的一个夏日午后,阳光火辣辣地照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我,赵小强,一个16岁的少年,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踏上了去大姑家的路。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找大姑借点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在那个年代,自行车可是个稀罕物,是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大件”。
大姑家住在镇东头,一座青砖瓦房,在周围低矮的土坯房中显得格外显眼。我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半掩的木门。屋内阴凉,一股淡淡的煤油味扑鼻而来,大姑正坐在堂屋的竹椅上,摇着蒲扇,一脸悠闲。
“大姑,我来了。”我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心里却在打鼓。




大姑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哟,小强来了啊,快进来坐。”
我应了一声,在一张旧木凳上坐下。大姑端来一杯凉开水,放在我面前,然后坐在我对面,开始询问我的近况。我敷衍了几句,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大姑,我想跟你借点钱,买辆自行车。”
大姑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小强啊,不是大姑不帮你,实在是家里也不宽裕。你表哥马上就要结婚了,到处都要用钱。”
我心里一沉,但还是不死心:“大姑,我知道家里不容易,但我保证,等我赚了钱,一定第一时间还给你。”
大姑摇了摇头,语气更加坚定:“不行,小强,不是大姑心狠,实在是这钱有别的用处。你自己想办法吧。”




就在这时,表姐从里屋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本新杂志,看到我,她愣了一下,然后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那笑容里,有轻蔑,有不屑,仿佛在说:“看吧,我就知道你会来借钱。”
我心里一阵刺痛,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我站起身,尽量保持冷静:“大姑,那我先走了。”
大姑没挽留,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我转身离开,脚步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心上。走到门口,我停了下来,回头看了一眼这个曾经给过我无数温暖的家,如今却变得如此陌生。
“大姑,以后我不会再来了。”我丢下这句话,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我恨大姑的冷漠,恨表姐的轻蔑,更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我开始怀疑,亲情是否真的如书上所说,那么无私、那么伟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亲情似乎也变得脆弱不堪,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然而,当我回到家,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听到她关切的话语,我的心又软了下来。我开始反思,或许是我错了。大姑有她的难处,表姐有她的看法,而我,也有我自己的路要走。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我意识到,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不公和挫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立。我决定,不再依赖任何人,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几年后,我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买上了自行车,还开上了小汽车。每当回想起那段往事,我都会感慨万千。我感谢大姑的拒绝,让我学会了自立;感谢表姐的轻蔑,让我懂得了自尊。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如何在挫折中前行。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关于成长、关于亲情、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感悟,不妨在评论区分享出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起成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