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察了上海多家康养社区后,华叔叔成为了国华·合悦家的第一批入住者。离家近、小而美是他选择未来养老住所的重要因素。
随着上海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银发经济也迎来广袤的发展空间。其中,“康养”成为保险企业重点发力的一大业务。
去年11月,国华·合悦家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正式运营,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注意到,老龄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满足银发族的精神需求已是行业探讨的焦点之一。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你想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满足精神需求才能拉动消费
说起这段时间的入住体验,戴阿姨滔滔不绝:“老年人对吃的方面很注重,高端养老院的硬件其实差不多,拼的是餐饮,留住老人要先留住老人的胃。”
在戴阿姨看来,餐饮服务是决定养老院成败的关键。七年前,戴阿姨在另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养老保险,可以随时入住旗下的养老社区,但入住一年后,餐饮质量直线下降,于是戴阿姨搬了出来,开启了长达近一年时间的考察。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太平、泰康保险和国华人寿等多家险企已进军养老社区市场。在上海,泰康之家、梧桐人家等大型高端养老社区同样拥有较高知名度。
华叔叔告诉记者:“现在人们对于养老社区的概念需要更新,不再是两三个人“拼房”的敬老院,没有隔阂、畅所欲言的友好社区才是老年人理想中的养老环境。”
退休之后,华叔叔和老伴切身感受到与外界的交流开始变少。而在康养社区,有社团、有活动、能健身、能学习,生活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华叔叔认为,社区里的老人与社区的管理层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共创关系,只有心往一处使,把事情办好,最终受益的也是住户自己。
他们会在“红温茶话会”上集中提出自己的诉求,与管理层面对面讨论如何解决居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国华·合悦家企划经理郑帅看来,这是一群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可爱长者。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老年迪士尼’。”国华·合悦家首席管家嘉耀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少老人在意识上难以接受入住养老社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即使条件允许,他们也更习惯于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另外,一旦知道费用较高,也会产生压力和抵触心理。
嘉耀认为,要留住老人需要关注其精神层面,消除孤独感,比如提供丰富的活动安排、高品质的服务体验,还要注重细节,让老人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低价竞争难以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谈起银发经济,嘉耀认为,发展银发经济的根本原因在于,相比于可能背负房贷、车贷的年轻人,60后、70后的这代人是拥有资产储备的人群,发展银发经济是要拉动消费,而不是侧重医疗和护理,这也是国华人寿康养业务想要重点发力精神赛道的原因。
黑蚁资本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2023年至2029年,1960年代出生的人群将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中国存在一个规模庞大的退休人口序列。在定量调研中,受访的活力银发人群(50岁~59岁)呈现出几个明显的人群代际特征:经济宽裕,触网率更高,在养老观念上开始更多关注自我。
于是,活力银发人群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几大共性趋势。黑蚁资本发现,在退休之后,他们每天拥有14小时至16小时的大量可支配时间,除了刷手机或看电视,旅游及日常聚会是最常见的消遣方式,另外还有跳舞、参加模特队等。他们愿意尽早进入保健养生状态,对食材品质的要求也在提升。
在高净值老人追求小而美、高品质的同时,怎样的价格体系才能保证专业机构拥有可持续的经营能力?
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月租价格大多在8000元至18000元不等,行业中部分机构采取长短租结合的方式填补入住空白,前期获客成本会占到10%,而人力成本主要看管理效率,一般而言,入住率需要达到较高比例才能达到收支平衡,而价格内卷正在发生。
有业内人士强调,养老产业本质上属于“良心行业”,单纯的价格竞争不仅损害企业盈利能力,更危及老年人生活质量。只有建立分层有序的市场供给体系,推动服务价值回归,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的共赢。随着消费升级趋势愈加明显,那些能精准匹配需求、构建专业服务能力的机构,将在行业发展中赢得先机。
银发经济的价值链条正加速延伸
嘉耀向记者表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投资养老社区主要看资产收益率,做的是耐心资本,养老社区好比是开展养老金融活动的一个场域,让老年人更清晰地看到未来理想中的养老生活,并愿意在低利率时代为此进行投资。相比传统的养老服务机构,保险公司的活动策划能力属于“降维打击”,而精神层面往往是当前养老产业容易忽视的问题。
聚焦医疗养老战略的中国平安在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中表示,医疗养老生态圈的居家康养服务对寿险主业的赋能价值持续凸显。通过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居家康养新高客占比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
未来进入“长寿时代”后,银发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还将进一步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2025年达到9万亿元。
目前,专业机构开始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管理效能构建核心竞争力。国华·合悦家的做法是,通过精准定位退休人群的高品质服务需求,开发体验式消费场景,探索精神文化服务等新兴赛道,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附加值。
黑蚁资本方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活力老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背后,可以关注健康养生消费下的健康饮食、精神文娱消费下的旅游、老龄化的线下零售业态等投资机会。黑蚁研究发现,例如茑屋书店,虽然门店里经常有很多年轻人,但是真正贡献收入和利润的其实是老年人群。
可以看出,银发经济的价值链条正加速延伸。除基础养老服务外,适老化家居改造、老年消费趋势引领等细分领域也显现巨大潜力。嘉耀特别指出,老年群体及其家庭的多元化需求尚未被充分挖掘,从智能辅具到文化消费,每个环节都孕育着服务升级与价值创新的可能。
“一些低渗透率刚需消费,例如以助听器为代表的家用医疗器械也是投资机会。”黑蚁资本认为,随年龄增长,生理机能出现退化是普遍现象,拉长周期来看,助听器、拐杖、轮椅等家用医疗器械具备较高的渗透提升潜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认为,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银发经济逐步壮大,不仅涵盖医疗、养老等传统产业,还拓展到康复辅助器具、康养旅游、养老金融、智能照护等诸多新领域,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养老服务的各个环节,如智能语音助手可以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沟通、信息查询等;智能机器人则可以协助老年人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任务,如打扫卫生、做饭等。
文中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