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临潼区突出传统年俗,分区域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新春增添文化色彩,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盛宴。

惠民演出进景区

“这个变脸节目好精彩……”2月9日,在西安市临潼区大唐华清城广场,慕名而来看演出的当地群众李鸿忠捋着花白的胡须,直呼过瘾。


为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全区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天,由临潼区总工会、区文旅局联合举办的“中国年·遇见临潼”工会文艺轻骑兵进景区文艺汇演在大唐华清城广场精彩上演,为市民游客献上丰盛的文化盛宴。


汇演在激昂的旋律中拉开帷幕。开场节目《金蛇狂舞》欢腾的节奏,仿佛让观众看到一条条金蛇在空中舞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男生独唱原创作品《临潼最美家园》,让观众领略到临潼独特的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临潼是我的家乡,我希望通过这首歌,让更多人了解临潼的美。”演员李志强说。


汇演节目形式多样,既有传统艺术的传承,也有现代艺术的创新。新疆舞蹈《萨玛舞》以欢快的舞步和灵动的身姿,展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与豪迈。古风走秀《古韵风华》则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古风的典雅与韵味。古筝演奏《盛世国乐》悠扬婉转,让观众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大唐书简舞》则以优美的舞姿演绎大唐故事,仿佛让观众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太极功夫扇》刚柔并济,展现了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


“在自己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感觉很满足、很开心。”现场观众刘晓燕说,今天演出的每一个节目都让她感受到浓浓的新春气息和文艺职工们的热情。

一种艺术,千种面孔。川剧变脸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随着音乐响起,变脸艺人龙羽头戴凤冠,身披彩袍,一个转身、一次挥手,脸谱瞬间变换。从红脸到黑脸,从黄脸到绿脸,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每一次变脸都像是一次魔法的施展,观众们还来不及反应,新的脸谱就已呈现。而随后的喷火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演员手持火把,扎稳马步,伴随着嘴里吐出的液体,一条“火龙”瞬间喷涌而出,火光冲天,绚烂夺目。观众们纷纷鼓掌叫好,并掏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刻。

“带着孩子来看演出,不仅能让他们感受艺术的魅力,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非常有意义。”来自杭州的游客徐彭宁说,这场演出不仅为新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更让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场以文艺为纽带的文化惠民演出,吸引了全区广大职工群众的热情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文艺轻骑兵进景区文艺汇演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送进景区,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传统艺术的机会,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丰富了景区的文旅体验。”临潼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入乡村、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扎实推进文化为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将文化“种”到基层,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记者:王三合)

鼓乐齐鸣 文艺汇演闹元宵

“赶紧来,演出就要开始了,去晚了占不到前头了!”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二,西安市临潼区零口街道办事处零口小学内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中午12时,随着开场节目《盛世欢歌》的音乐响起,10余名身着锦绣华服的演员手持红扇翩然入场。翻飞的金色流苏与舞动的红绸交相辉映,宛如一团跃动的火焰,瞬间点燃了全场热情。紧随其后的《陕北秧歌》更将气氛推向高潮——头扎白羊肚毛巾、腰系彩带的秧歌队踏着唢呐的欢快节奏,时而“十字步”轻扭,时而“龙摆尾”盘旋,引得台下观众纷纷跟着节奏拍手跺脚。

身着玫红色服装的演员们伴着《最炫民族风》的旋律活力起舞,动作整齐划一,引得不少观众现场“拜师学艺”。“咱们村的广场舞队带劲!”零口村村民张普肖竖起大拇指,各种表演不仅新颖时尚,还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了一场乡村风味的文艺盛宴。


今年51岁的董小妮跳舞已有10余年了。“听说街办举办文艺汇演,我和队友们积极报名参加,通过我们的舞蹈给更多的人带来欢声笑语,我非常高兴。”董小妮说,“过去过节就是打扑克,闲聊天,现在我们过节跳广场舞既健康又文明,这是我们农村人的新生活、新时尚。”

传统民俗的创新编排是本次汇演的亮点。在《大头娃跑马表演》中,演员们头戴夸张的卡通大头面具,身骑竹马“驰骋”舞台,憨态可掬的动作配合诙谐的方言台词,逗得孩子们前仰后合。而压轴节目《威风鼓舞》则以磅礴之势震撼全场,“鼓”出乡村振兴精气神。现场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浓浓的年味在红绸飞舞与铿锵鼓点中流淌。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落幕时,不少村民仍意犹未尽。“今天的节目真的太精彩了,我全程看下来还觉得意犹未尽。”范家村村民李强芬乐呵呵地说,“这几年咱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家家户户庭院也收拾得干净漂亮,农忙之余还可以去广场的健身器材区锻炼身体,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本次活动最有特色的是以村民为主角的“村艺汇”文化展演。乡村“民”星走上舞台,纷纷掏出“家底”、亮出绝活,共同献出一场具有新春乡土文化味的文化盛宴,让这场元宵主题活动不仅“闹”出了文化品质,也“闹”出了文艺情怀,更唤起了村民们的乡愁记忆。

“此次活动促进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了群众的幸福感和家乡认同感,更让大家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零口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零口街道将继续借助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契机,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完成小城镇建设品质提升项目,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升乡村“美丽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竭力营造舒适美观、整洁有序的乡村新风貌。(记者:王三合 通讯员:张宁)

戏曲进乡村 群众乐开怀

2月9日,临潼区人民剧团组织演职人员深入仁宗街道仁宗村,开展戏曲进乡村(社区)惠民演出活动,进一步活跃山区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传承秦腔戏曲艺术。

活动现场,群众手持板凳、按序就坐,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演出的开始。剧团的表演艺术家们身着戏服,为戏迷群众带来了《香山寺还愿》《三对面》《花园卖水》《三击掌》《三娘教子》等精彩的秦腔折子戏和丑角戏《教学》。


“不出村就能听到这么好的戏,太开心了。希望剧团以后常来我们村表演。”仁宗村村民刘大妈开心地说道。

“春节戏曲进乡村巡回演出活动是‘中国年·遇见临潼’2025年春节系列文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开通了线上直播,方便行动不便的群众在家观看。”临潼区人民剧团团长罗小民说,下一步,剧团还将持续开展戏曲惠民演出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记者:贾浅浅)

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咚咚锵,咚咚锵……”

2月10日,临潼区任留街道2025年传统文化节展演活动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拉开帷幕。

“快看,秧歌队来啦。” 只见秧歌表演者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头戴花饰,手持彩扇,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舞步轻盈、动作整齐,时而盘旋如龙,时而舒展如扇,将秧歌的喜庆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活动现场锣鼓声、笑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当天的传统文化节展演中,舞狮表演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两只色彩鲜艳的“雄狮”踏着节奏的鼓点,奔腾而出,时而憨态可掬、时而勇猛威武,还时不时“闯”进人群,与观众互动,大家纷纷摸摸狮头,沾沾新年的福气,寄托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当群众没有矛盾的时候,当纠纷不再有,当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当推搡吵闹化为虚有……”任留街道干部带来的一首改编版《当》,唱出了基层治理的美好愿景,观众们的叫好声一波接一波,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随后,优美的舞蹈《幸福中国一起走》《俏花旦》、精湛绝妙的杂技、热情奔放的鼓舞《赛马》、经典眉户戏《梁秋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轮番上演,为观众们献上丰富的文化盛宴。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声,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并分享这难忘的时刻。


“很开心能参加这次活动,既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又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刚扭完秧歌的三王村雷粉莲笑着说,“这两年在村委会的带动下,我们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很多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演。”

“下面有请好媳妇、好婆婆上台领奖。”当天,在演出间隙,任留街道还为评选出来了的6名“好媳妇”“好婆婆”,4个“最美家庭”、10户“美丽家庭”颁发奖品,通过表彰先进,引导和激励辖区群众继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形成文明新风尚、文明新家风。


“这次能被街道评为‘好媳妇’,我很激动,这是对我的肯定,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会继续孝敬公婆,照顾好家庭,当好榜样。”任留街道西口村“好媳妇”朱妮斐说。

“我们举办此次传统文化节展演活动,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祥和节日氛围的同时,也让群众感知家乡发生的变化,更有动力建设家乡。”任留街道党工委书记秦振说,“2025年,我们在持续抓好人居环境和路域环境改善、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的同时,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集渭河观光、骑行漫游、亲子游、马术等为一体的‘河堤文旅带’,深入挖掘和整合本地特色文旅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记者:罗文艳)

村美民乐幸福多

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2月10日,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庆山路社区文化活动广场人头攒动,十里八村的群众早早来到现场,期待着即将呈现的文艺汇演盛宴。

伴随着腰鼓《闹元宵》的欢快节奏,新丰街道“大地欢歌迎新春、五谷丰登颂华年”主题文艺汇演正式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节目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民族舞《欢聚一堂》,也有现代感十足的爵士舞《shut down》,古筝表演《云水禅心》悠扬婉转,太极表演则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红歌联唱和诗歌朗诵《青春中国》更是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爱国热情。

“今年的节目真是太精彩了!特别是腰鼓表演,节奏感特别强,看得我都想跟着跳起来。”家住庆山路社区的赵美丽兴奋地说道。“路好走,楼好上,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样的社区让老年人安心、舒心,咱子女放心。”说起如今的生活,赵美丽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


伴随着广场舞《藏族生日歌》的欢快节奏,活动逐渐进入高潮。秦腔经典剧目《黑虎坐台》唱腔高亢激昂、韵味十足,演员举手投足间尽显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台下观众沉浸其中,看得如痴如醉,不少戏迷还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哼唱起来,台上台下互动热烈,现场气氛十分火爆,叫好声、掌声此起彼伏。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这才是我们的文化精髓,听着特别亲切。”席静是新丰街道返乡就业的青年之一,在新丰工业园区里的一家企业上班,每个月工资四千多元。说起在家门口的就业感受,她的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在外打工近十年了,以前总有一种漂泊的感觉,如今在家门口就业,跟在外面挣得差不多,关键能照顾家,心里感到踏实多了。”


演出结束后,评委们根据节目准备情况、服饰道具、精神面貌、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评比打分,并为节目获奖的村颁发奖牌,鼓励他们在新的一年持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农民风采,展现乡村新风貌,引领乡村新风尚。

“去年我们樊赵村有很大变化,村组都通了柏油路,污水管网通到家家户户,现在农村不比城里差。”带着这份喜悦心情,樊赵村村民赵燕利和姐妹们特意编排了鼓舞《天下第一鼓》,“虽然我们只获得了二等奖,但是我们希望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祝愿我们的村庄越来越美!”


作为全国第一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近年来,新丰街道依托“亚洲最大的编组站(新丰编组站)”和“新丰工业园区”两个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通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该街道还紧盯“村容整洁环境美、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目标,坚持工业、农业、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精心打造了刘寨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家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迎接新春。”新丰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梅梅在活动现场表示,新的一年,新丰街道将在助企服务、园区配套功能发挥、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狠下功夫,快马加鞭跑、创先争优干,努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画卷,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记者:王三合)

来源:临潼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