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上海康城这个超大社区的“头等大事”。上海康城非机动车充电场所改造方案,在通过了业主表决后,终于进入了正式开工阶段,第一个地下车库改造的样板间率先动工,那么,项目会按照预想顺利推进吗?
2024年9月,三期21号楼的地库改造终于开动,成为整个康城电动车充电场所改造项目的“头炮”。
然而,意外又出现了。
一份来自51、52号楼的《申请书》在社区开始发酵,上面显示,这两栋楼有超六成居民,要求停止地库改造工程,将充电点位改到地面。康城第五届业委会委员张小杰坦言:“我们是合法合规的,你也起诉不了我们,毕竟业主大会已经通过了,只是我们要体会业主的感受。”
项目已经通过表决,却又传来反对声,对此,业委会依旧选择直面争议。51号楼业主提出:“不同意在地下车库装非机动车充电桩,你能保证吗,你能签一个协议,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吗。”
当然,居民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这个地下车库,此前曾先后三次因充电引发火灾,虽然未酿成重大事故,但难免让人心有余悸。对此,大家各执一词:
“现在是因为你们室外没地方装,你要破绿是不行的。”
“你尽讲违心的话。”
“不要吵,不要吵。”
沟通陷入僵局,戏剧性的一幕却突然出现。52号楼的一位阿姨发现,自己被人冒名顶替,在反对申请书上签了名。申请书真实性存疑,业委会决定对这两栋楼的业主全部进行重新征询,来决定改造是否继续。
居民类似的反悔、质疑、反对,几乎每个业委会成员都面对过,无奈、崩溃,但还是咬着牙扛。“我都已经想了那么多了,还有这么多的要求。”康城第五届业委会委员任丽平无奈道;康城第五届业委会主任刘少飞也坦言:“因为我们要代表4万业主,可能是顺应大部分人,但我们做的工作却是为少部分人,因为少部分人的意见是往往更难被接纳的。”
2024年末,21号楼地下非机动车库改造完毕,通过了消防验收,“样板间”正式开门迎客。业主也都很满意:“环境上比较敞亮,还有灭火器等设施。”“一块钱充五个半小时还是很合算的,蛮不容易的,这个事情终于落实。”
二期“山上”的地面桩改造也再次进行了楼栋征询,尽管方案已尽量兼顾方便和安全,但也很难让所有人满意。68号楼楼组长王曦发现:“这种小单子不知道哪个人放的,是说我们楼要装充电桩什么的,然后声称有危害,就是自由表达嘛,我觉得这是很正常。”
社区工作,没有标准答案,大家竭尽所能,无非是要在“众口难调”中去找到“最大公约数”。任丽平说:“我一直觉得没有这么完美的事情,都是需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去完善。”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军萍也坦言:“当出现问题和矛盾的时候,就是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
农历新春前,经过了二次征询,51、52号楼栋平息了争议,地下车库开始改建,曾经质疑工程的爷叔,看到样板间,放下了悬着的心。“像进入新房间一样的。”
包括山上68号楼旁在内的一批地面充电点位,也开始陆续改造。
改造工程接近尾声,超大社区的“头等大事”,终于交卷!新的一年,康城人们,将开启新的康城生活。“能够很自豪、自信地去说,我们就是在康城、我的家园就是在康城。”“老百姓的满意度上的改变,我们会很开心,足够我们开心一整天,甚至大的改变让我们开心一整年。”
经历了近一年的摸索,这届年轻的新业委会与4万康城居民一起,拿下了自己社区的的“头等大事”,这中间历经坎坷,也有波折,有争论也有共识。在上海康城这样一个超大社区,这一次尝试无疑是居民自治、共治的民意探索,也是上海“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案例。
看看新闻记者: 刘桂强 朱亦敏 杨光 夏祺 戴晶磊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刘奕达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