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夭

导语

“神作”也逃不开“烂尾定律”吗?

谁能想到,十年磨一剑的《文明7》竟会遭遇口碑滑铁卢。

细数《文明》IP的前作,口碑要么是“好评如潮”要么是“特别好评”,唯有七代的“褒贬不一”如此扎眼。难道神作也免不了“烂尾”的结局?

从先行发布到如今也有一周时间了,明日,《文明7》就要正式发售,经过一周的提前试玩,笔者想聊聊自己对这部游戏的看法——《文明7》果真跌下神坛了吗?

01

误入开发商后厨?

一周前,当我第一次看到《文明7》的首发口碑是“多半差评”时,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致翻了眼评论,UI廉价、优化灾难、闪退bug...嗯?好像唯独没有喷游戏不好玩的?那或许还好?于是我顶着铺天盖地、触目惊心的红色差评,花了四百多买了豪华版,带着一种“明知山有虎”的悲愤感打开了游戏,想亲自上手体验一下,看看为何这一代的口碑崩得如此严重。


(首发评价)

然后我就被卡在过场动画闪退了四次,大概用了半个小时还没进入主界面...


(没错,就是这个界面,在这里卡退了无数回...)

终于,在尝试了无数次后,我如愿以偿地进入游戏,而体验下来的结果也与评论所言别无二致——PPT一般的字体、混乱不清的UI、各种被阉割的视听细节,还有不少Bug,体感仿佛是顾客去饭店吃饭误入后厨,看到自己的食材还半生不熟地摆在桌上一样。

举几个例子,视听方面,各种廉价的细宋体泛滥,与游戏的画风完全不搭。在游戏加载界面,领袖介绍的文字和文明介绍的文字甚至不是一个字体,令人哭笑不得。游戏中各类UI的排版也是毫无美感可言,在选择政体时,本作的选择界面像是大学生应付了事的课程作业。


(眼前一黑)

在六代中,加载游戏界面气势磅礴的介绍朗读非常抓耳,“从水下的第一个萌芽开始...”也成为了玩家们津津乐道的趣梗,但这样的配音体验在七代中不复存在。如上图所示,在一长串介绍中,只有第一句那寥寥几字有语音朗诵,称得上是寡淡无味。


(这个字体是认真的吗?)

不仅如此,七代中的动画表现也不如前作,当你选择轰炸机轰炸时,飞机不会再真实地沿着路线一路飞行,而是单纯在轰炸目标上方播放一段孤立的动画。奇观落成后的庆祝动画也从一砖一瓦逐步搭建的多帧动画变成了四张“PPT”组成的静态动画。

看着花出去的四百多块钱和这半成品一般的呈现效果,我瞬间感觉自己的鼻子似乎更红了一些,也理解了这海量的差评从何而来——谁愿意当花大价钱替开发商当小白鼠啊?


(马赛克的部分,看英文应该也能感受到答主的愤怒了)

从先行版发售至今,已经有一周时间,这一周里,《文明7》有了一万多条评论,好评率从开分的37%逐步上升至52%,有在逐步回升,但还是一样的炸裂。制作组也推出了两个补丁,试图赶在正式发售之前尽可能抱一下佛脚。

凭心而论,虽然笔者和玩家都骂的很凶,但《文明7》目前的低分更多是“虚低”——并非游戏真的很烂,而是四百多的豪华版性价比太低、玩家心里不平衡做出的发泄。在真正花了十几个小时体验了完整的一局后,我发现《文明7》依然有那种“再来一回合”的魅力。

02

在“好玩”的路上迈进一步

一款游戏做到第七代可谓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要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做取舍,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再加上《文明6》算说是整个系列最出圈、最经典的一部作品,这就给了《文明7》很大的压力——沿袭上一部的特点,那还不如多出个DLC;大刀阔斧的创新,又很容易脱离根基。在这种困境中,Firaxis Games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向前迈出一步,做出了一些可能不会让所有人都喜欢的创新。


最大的改变,是《文明7》引入了时代系统,可以看作是六代中DLC的升级版。通俗来说,就是把一局完整的、连贯的游戏划分为了三小局,分别对应三个时代——古典时代、探索时代、近世时代。每一个时代开始时,所有玩家会被拉到同一起跑线,许多游戏中的资产也会被重置,上一个时代中所取得的领先优势将会以“传承点”的方式保留下来,让玩家在新的时代获得起跑线上的优势。


Firaxis Games曾经解答过为何要做如此的创新,因为《文明6》的滚雪球现象十分夸张,只要玩家相比AI取得了优势,那么后续基本就是必赢的局面,不会有太多的变量。这就导致许多玩家没有耐心完成一整局游戏,而游戏的胜负也被局限在远古和古典时期,后期的游戏体验大幅下降。

而在时代系统中,玩家与AI之间的差距会在时代更迭时被强制抹平,而上一世代继承的传承点又可以让玩家获得一定的优势,从而解决了滚雪球所带来的问题。与此同时,三个时代也让玩家有了“中场休息”的时间,相对来讲更符合当下玩家碎片化游玩的特征。


在时代系统的机制下,衍生出了第二个大创新——文明与领袖分离。简单来说,就是让领袖与其对应的文明之间不再绑定,并且每个时代开始时,你都需要选择新的文明。比如你可以扮演孔子来领导高棉;扮演卡特捷琳娜来领导法兰西王国,也可以尊重史实,体验在孔子率领下,从汉朝发展到清朝的历史进程。这个机制可以说是牺牲了沉浸感来增强游戏性,不同文明和领袖之间的“乱炖”确实很滑稽,但会带来玩法上的更多可能性,给玩家带来类似肉鸽的快感。

幸好,这种搭配不是强制的,像我这种注重沉浸感的玩家,完全可以使用配套的领袖与文明完成游戏。


(罗马孔子,恐怖如斯)

最后一个值得称道的创新,就是局外成长的加入。在《文明7》中,玩家通过游戏进度可以升级领袖和账号等级,从而解锁各类纪念品,这些纪念品可以为领袖提供各种强力的Buff,扩展策略深度,让玩家在面对高难度AI时更有底气。而局外成长也可以有效增进玩家粘性——以我自己为例,就很想试试孔子9级解锁的《论语》。


(肝有些隐隐作痛)

总的来看,很明显《文明7》更为注重游戏的“可玩性”而非“历史感”。对于这个现象,玩家评价褒贬不一,大多数支持如此改动,但也有些玩家认为这样就偏离了《文明》系列的核心乐趣——无穷尽的“再来一回合”,并且让一局游戏变得十分割裂。这或许就是创新的代价——你无法取悦所有玩家,但向前迈一步,总胜过待在原地徘徊。

03

“ 先行开玩”是罪魁祸首吗?

Take-Two总裁Karl Slatoff在2024年三季度财报上表示,《文明7》创造了“新的预售记录”。根据目前Steam的评论量和上线前在愿望单的排行来看,预购《文明7》的玩家群体非常庞大。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先行开玩”政策的刺激。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文明7》的口碑灾难也正是因为“先行开玩”政策的影响,让预购豪华版的玩家们感觉自己当上了“付费测试员”。那么,“先行开玩”这种营销模式到底有何利弊呢?

根据Steamworks的文献库信息,“先行开玩”是一种区别于“抢先体验(EA)”的预购激励措施,让预购游戏“豪华版”程序包的顾客比预购“标准版”(最基础的)程序包的顾客更早玩到游戏。

有趣的是,Steam官方对这样的预购模式持一种谨慎、相对不支持的态度。除非一件作品备受期待、得到大力推广,并进行了预购,否则进行先行开玩的实质效益不大。“即便开发者的作品符合上述条件,我们也建议他们真正弄明白自己在 Steam 上开展先行开玩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


Steam平台认为,简短的游戏、重叙事性的单人游戏,以及先上手会带来竞争优势的游戏都尤为不适合采用这种预购模式,因为会给玩家带来强烈的负面影响。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除了会对已建立成熟合作关系、且在 Steam 上往绩良好的合作伙伴破例外,将不支持采取先行开玩。”

很明显,《文明7》符合先行开玩的条件,或许这也是为何2K自信地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实际上,采用类似方式的大作还挺多,比如《FIFA》系列、《NBA 2K》系列、《刺客信条:英灵殿》等等。

相信大家还记得《赛博朋克2077》当时的首发灾难,与现在《文明7》的现况几乎别无二致,都是首发玩家花钱充当付费测试员,导致游戏评分被瞬间冲垮。然而《赛博朋克2077》并没有采取“先行开玩”的预购模式,或许这说明了一件事——《文明7》的暂时失败归根到底还是开发商态度不够诚恳,准备不够充分,与“先行开玩”的商业模式没有必然联系。毕竟,就算《文明7》没有采取这样的商业模式,正式版发售之后依然会有大量玩家不满优化和UI的问题,口碑一样不会好看。


至少在《文明7》的案例上,“先行开玩”的商业模式只起到了一个放大器的作用,让原本存在的缺陷变得更为不堪。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有这样的预购模式,《文明7》又怎会打破系列的预购记录呢?与同一时期上线的《天国:拯救2》这样的叙事驱动型游戏相比,大战略SLG首发数据往往不好看,因为这类游戏需要后续的各种DLC和补丁才能撑起体验,这就导致了只有核心玩家会第一时间正价入手,大多数玩家们也已经习惯了观望到后续打折之后再买的现实。


04

明天正式发售,《文明7》值得一玩吗?

在一众“小白鼠”的努力下,Firaxis Games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在今天上午发布了一个2号补丁,修复了大量Bug,并对一些UI界面做出了调整,成果还是显著的——至少笔者不会再闪退了。当然,各种繁复错综的垃圾细节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一一美化,也就是说,正式版玩家也要做好被各类奇怪视听表现“暴击”的心理准备。

抛开这个不谈,作为《文明》IP的续作,《文明7》的游戏性绝对可圈可点,大部分的评价都是正向的,但也正如前文所说,大刀阔斧的创新必然会带来一部分玩家的排斥。那么,对于热爱《文明》系列前作的玩家来说,《文明7》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值得一试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