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行政区划示间】
布尔人,也叫阿非利卡人,是南非和纳米比亚的白人种族之一,他是以17世纪至19世纪移民南非的荷兰裔为主,融合法国、德国移民形成的非洲白人民族、说阿非利堪斯语,至于阿非利堪斯语,也叫南非语,当然,也有人将其译为南非荷兰语。
重点是,布尔人的宗教信仰,他们多数信仰基督新教,少数信仰天主教,根据2022年的统计,目前布尔人的总数约为350-400万。
【南非早期的白人群体——布尔人】
了解非洲历史尤其是南非这个国家形成过程的朋友,都知道两次布尔战争。
第一次布尔战争,发生于1880年12月16日-1881年3月6日,是英国殖民者与南非布尔人之间的一次小规模战争——相对于第二次布尔战争的规模和意义来说。
1880年9月,为了从土著手中收缴金伯利钻石矿作为工资发到黑人劳工手里的大量枪支,在英国保护国巴苏陀兰(也就是南非境内的莱索托这个小国)发生了“缴枪暴乱”。
英国驻德兰士瓦的主力部队南下镇压暴乱,留在德兰士瓦的英军总数不超过3000人,只驻守在比勒陀利亚、吕斯滕堡、莱登堡、斯坦德顿等几个重要城镇,防务空虚。
【两次布尔战争让大英帝国不再迷信自己的武力】
当年12月16日,5000多不满英国治理的布尔人聚集在帕尔德克拉尔举行国民大会,宣布进行武装反抗,恢复南非共和国,同时推举在布尔人当中德高望重的保罗·克留格尔、皮埃特·茹贝尔、小比勒陀利乌斯三人为首领。
于是新组成的三人政府将南非共和国的独立声明送到了比勒陀利亚驻军的手中,已经体会到好望角的贸易便利、南非地区物产丰富的英国殖民者拒绝接受,下令各地驻军火速增援比勒陀利亚。
【两次布尔战争让大英帝国不再迷信自己的武力】
1881年3月6日,英国和德兰士瓦军队签订停战协议,8月3日双方又签订了《比勒陀利亚协定》,这份协定规定:保证德兰士瓦可以建立在英国女王宗主权下的完全自治的政府,英国则保持三项特权即控制德兰士瓦对外关系;保持对德兰士瓦同非洲部落关系的控制权;战时英军有权借道德兰士瓦。
第二次布尔战争发生在1899年10月11日-1902年5月31日。
英国殖民者与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发生深刻矛盾,为了争夺南非地区的领土和资源,双方爆发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
【两次布尔战争让大英帝国开始考虑放弃南非地区的殖民统治】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保罗·克留格尔要求英军撤离德兰士瓦边境的最后通牒,却遭到英国政府拒绝,1899年秋,英国军队开始在德兰士瓦与奥兰治边境集结。
为防止英国入侵,布尔人决定先发制人,1899年10月11日对英宣战,布尔民兵由此向南部非洲英军主动发起攻击。而为了征服只有数十万人口的布尔人,战争持续了三年多,英国先后投入40多万人,共阵亡2.2万多人。
最终英国在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与国际舆论压力下,与布尔人签订和约,战争结束,这场战争不仅规模超过以往,更重要的是促使了南非联邦的形成——也就是现在南非作为国家的诞生。
【19世纪末大英帝国陆军装备】
尽管南非能够独立并建国与布尔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但南非真正的原住民并不是他们,而是桑人、科伊人和班图人。
桑人是南非最古老的原住民之一,能追溯到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他们肤色较浅但仍属于黑人族群系列,是黑人亚种。公元4世纪时,班图人迁徙至非洲大陆南端,因地广人稀,两族之间未产生明显冲突。
后来一部分桑族人中分离出了科伊族。
科伊人由部分桑族人分离出来,肤色更浅,并带有部分蒙古人种的特征。16世纪末17世纪初,班图人、科伊人、桑族人关系破裂,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部落厮杀,在随后与欧洲殖民者(主要是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殖民者)的接触和冲突中,科伊人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其实就是部分被殖民者屠戮,部分被殖民收买。
班图人是在约公元10世纪开始,从中部非洲迁移到南非地区。他们肤色比较黑,身材高大强壮,人数众多,主要从事农耕种植,也擅长放牧和狩猎。
班图人的南迁持续了至少3000年,直到白人殖民非洲以后的18世纪还在继续,重点是:如今南非的大部分黑人主要是班图人的后裔。
所以布尔人却并不是南非这片土地的原住民,尽管他们为了这片土地的建国、独立和自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只有了解这些真实的背景,才能慢慢从历史的脉络中掌握非洲大陆尤其是南非的种族、社会与改革变迁的驱动力和复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