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同生态位的学生,选择一年英硕的收获是不一样的。你国内top985的学生,其实出不出国,选择其实都多的。但如果你是普通双非学生,甚至专科学生,一年英硕可能就是一场改名之旅了。
从最高学历角度或者学校角度来说,留学其实就是利用信息差进行的一个错位选择。你信息差越少,你收益越大。
今天聊下一年英硕大实话。
No.1 普通双非的学生就是要出去!
我个人觉得,对于普通双非学生来说,你在国内的出路不大的。你首先卷不过国内985和211,你也卷不过那些从海外留学回来的。你只能被选择,没有优先排序。
普通双非的学生分两种,一种通过本身高分的状态去申请排名靠前的学校,能达到自己学历的最优化。比如ucl,kcl,Edinburgh这种学校,都接受双非高分的学生去逆袭。至于更好的学校,那就靠命了。
你如果分数还一般,也可以选择差异化的选专业思路。就硬核专业你不去,申请量大的你也不去,你就多选一点缝合类专业,冷门专业。你也只能这么选,做到学校和专业的平衡。没其他捷径了,还有捷径只能是骗局了。
刷到好学校好,顺利读完,回国就可以先落户北上广去,先去大城市发展积累工作经验去。有足够经验了再跳槽,也可以自己拉一支队伍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去。国内是一条筛选之路,你要先具备这个条件之后,后面的路就能走的更通。否则只能被延缓就业,让你读了再读,让你继续考工。耽误大量时间,只是为了符合人家初入门槛。
No.2 英国一年硕时间短,水不水自己说了算!
英国只有一年硕,水不水的这个东西不是别人说了算的。没有体验过的人永远没有发言权的,很多学生就是被一些不负责任的人,用嫉妒的话,把自己劝退了。没这个必要。人这一生,如果你不想躺平,随时都要进入竞争状态,需要面对差异化的选择。机会越多,你路越多。
英国一年的时间的确短,基本把2年的课程压缩到了1年。不同学校和专业压缩的进度是不一样的,水不水全看你自己,你在一年硕这场修行中,为自己争取过什么。把核心注意力放在了哪里,拿到什么收获,这个都是你的东西。至于泛而大的,比如圈子,婚姻等更大的,这个是自己当下看不到的,只会在未来显现。跨越时间周期会看得越发清晰而已。
而你能做的是,这个专业自己是低空pass毕业,还是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时候亲自给你发贺信的distinction毕业。这其实就是差异化的东西,什么行业什么大学,什么专业,都有28原则的,总有人混的更好更出彩的。除了拿高分毕业,是不是能争取到学校的资源,是不是能拿奖学金,是不是有一个好的学校氛围,是不是能走出中国学生的安全区,和当地local也能聊到一块,不把自己当外人,没有那么多心理建设和隔阂,这种心态的转变其实都是靠自己心力去给的。
抛开基本面,直接说你水的,吐他们口水就行了,都不带搭理的其实。
No.3 出去留学的不都是富裕家庭,普通工薪家庭,卖套房的也多的!
中国人重视教育,这是我们这些年发展得这么快的精神核心。重视教育其实本身没有错,只不过现在卷的太同质化了,我们需要规避下红海赛道,寻找适合自己的蓝海。
所以,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出去留学的。那些独立能力差的,社交能力差的,喜欢待在自己的小圈子的,其实就不那么合适出去,大概率也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几点一线的生活而已。提升不了多少,看不到周边环境真正的细节的。
当然,要出去也不都是有钱的,现在这个年代,家里都富裕了。本硕一起读,可能有些家庭扎手点。只有中产线或以上家庭才会这样做。但一年硕,挤一挤什么的都不难的,有些孩子也是能体谅大人的,自己申请下奖学金,主动去寻找一些兼职覆盖下生活费。
有时间就跑遍全英,主动去弥补自己的信息差去。这其实是很多并不富裕的家庭在做的事情。而且的确是有很多学生通过留学读出来的。有些通过自己能力拿到了工签,后面转永居,结了婚,把全家人都接过来,小孩也有了外籍,具备了双语甚至多语的能力。自己也有机会做一些桥梁的生意,链接中英这边的,中欧这边的,把国内好的模式带到这边,把海外人家先进的模式复制过去。来回鼓捣,这不就是留学的意义吗?
不同人看到的留学生视野是不一样的,总有人喜欢过来者言论说,我朋友谁谁谁的孩子,英国什么水校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在家当全职儿女了。就的确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但又如何,你只是狭隘的看到了一个视角而已。你没有看到更多好的,更好的普通学生,找到自己未来的路,甚至改写了整个家庭的路。
总了个结:今天这篇内容,是希望大家无论怎么选择,出国也好,不出去也好,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不要在意什么网上水友的评论。选择出去留学,就是因为自己有这个需求了,想出去看看,想开开眼界也好,想换个环境也罢,想刷下学历什么的都行,纯粹过去解决自己婚姻问题,从校园抓起都是没毛病的。
只有你的需求足够的明确,你很多动作就不会变形,你的留学之路才会越来越符合自己预期。大多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往往是自己没有啥目标的,随波逐流,然后这也想要那也想要的,既要又要的只有诈骗可以满足你了。大概率拿不到结果的,你不破防谁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