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队在大诺沃西尔卡地区投入新型TOS-3型220毫米重型火力系统,双方在城市战中进入新的对抗阶段。与传统火力系统相比,TOS-3系统在精确打击、火力覆盖和毁伤效果等方面都实现质的飞跃。

该系统配备先进的制导技术和高精度瞄准系统,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对建筑物实施精确打击。系统搭载的温压弹具有超强穿透能力,可在狭小空间内形成高温高压环境,对防御工事造成毁灭性打击。

俄军此次作战采用全新的战术体系,将无人侦察、精确打击和地面突击等多个环节有机整合。在实际作战中,俄军首先出动"猎户座"和"翼龙"等多型无人机对目标区域进行全方位侦察,获取乌军火力点、指挥所、物资仓库等关键目标的精确坐标。随后,TOS-3系统根据获得的情报数据,对确认的目标实施饱和式打击。这种作战方式显著提升火力打击的效率和精确度,还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人员伤亡。

俄军通过在城区多个区域同时实施火力覆盖,迫使乌军防御体系出现漏洞。一旦发现突破口,即投入配备有T-90M主战坦克和BMP-3步兵战车的地面突击部队展开进攻。这种战术组合在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效果,多个防御据点在短时间内被攻克。俄军此次行动充分体现现代化军队在城市作战中的综合作战能力。

乌克兰军队在大诺沃西尔卡地区投入大量兵力和物资,构建纵深达十余公里的多层次防御体系。防御工事包括改造民用建筑、设置地下掩体和构筑野战工事等多种形式。乌军充分利用城市地形优势,在15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中设置观察哨和狙击阵地,建立覆盖全域的火力网。同时,乌军工兵部队改造地下设施,将商场停车场和居民楼地下室连通,形成总长度超过20公里的地下机动通道网络。

乌军在城市主要干道和重要路口设置装甲掩体,建筑物内布设PKM机枪和RPG火力点,制高点部署"标枪"和"NLAW"等新型反坦克武器。各防御据点之间通过加密通信系统保持密切联络,可以实现火力支援和战术协同。

乌军还在建筑物之间的空地上挖掘总长度达50公里的交通壕,便于部队机动和后勤补给。工兵部队还在主要街道设置大量地雷和诡雷,企图阻滞俄军装甲部队的推进。

面对俄军的新型火力打击系统,乌军精心构建的防御体系逐渐显现出致命弱点。普通建筑物掩体在高温高压弹药的打击下几乎没有防护效果,就连加固过的地下设施也未能完全抵御温压弹的破坏效果。俄军的火力打击造成多处防御工事瘫痪,部分阵地被迫放弃。地下通道网络在高温效应下成为致命陷阱,多支乌军小分队在撤退时被困其中。

仅一周时间内,大诺沃西尔卡地区就有1372栋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其中完全损毁的达到847栋。城区内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多处防御工事在持续打击下化为废墟。驻守该地区的乌军第110机械化旅在承受约40%的人员损失后被迫撤离阵地,仓促转移至莫克里亚利河一线构筑新的防御阵地。

精确制导武器和新型弹药的结合,使攻坚作战效率大幅提升。这场战役也暴露出传统城市防御体系面对新型火力打击时的脆弱性,为未来城市防御作战提供重要借鉴。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作战将更加依赖于电子战、无人机和精确打击等新型作战手段,传统的依托建筑物的固守防御模式可能面临重大挑战。

虽然大诺沃西尔卡的居民在战前已基本撤离,但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损毁仍然带来严重的人道主义隐患。多个国际组织呼吁交战双方避免过度使用破坏性武器,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城市损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