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乌克兰对俄罗斯多个战略要地发动大规模无人机攻势,俄军在空战中取得战果,乌军加快军事改革,推进军团制改革,为持久作战积极备战。

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罗斯托夫、伏尔加格勒、阿斯特拉罕及沃罗涅日六个州遭遇无人机袭击。阿斯特拉罕州一处年处理能力达数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处理设施遇袭,无人机残骸坠落引发火灾。

伏尔加格勒市卢克石油炼油厂成为袭击目标,该厂在俄罗斯原油加工产能中占比约6%。这次针对俄罗斯能源设施的打击,造成多地机场临时关闭,部分城市居民出现恐慌性购物。俄罗斯能源部紧急调配资源,协调相关企业加大生产,确保市场供应稳定。

俄罗斯防空系统在多个地区拦截乌军发射的无人机。莫斯科方面加强边境地区的防空部署,调集更多防空导弹系统前往受袭地区。乌克兰选择能源基础设施作为打击目标,意图从前线军事目标转向俄罗斯战略纵深,试图通过破坏俄罗斯能源产业链来削弱其战争潜力。

2月3日,俄军一架苏-30SM战机在远距离空战中击落乌克兰空军第831战术航空旅的一架苏-27S战斗机。这次空战发生在双方战机相距130公里的超视距范围内,俄军战机发射R-37M型远程空对空导弹,命中目标。

这次空战作战距离远、打击精度高,展现现代空战的特征。R-37M导弹具备400公里的最大射程,搭载主动雷达制导系统,即使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命中精度。此次空战反映出俄军在远程空战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预警探测、数据链传输、指挥控制等环节实现协同。

乌克兰空军确认这一战损,俄军在制空权争夺战中可能正在获得优势。随着战事持续,乌克兰空军战机数量减少,俄军不断改进其防空体系,包括地面防空系统与空中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

乌克兰军方加快推进军事体制改革。乌军已完成6个军团的组建工作,包括第9、第10、第11、第12军团,第7快速反应军团以及海军第30海兵军团。这标志着乌军指挥体制正式从作战打击群模式转向军团制。

军团制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权力下放,赋予各军团独立的指挥权、人事任命权和后勤保障体系。这种改革有助于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和战场应变能力,使指挥链更加扁平化,决策流程更加高效。军团制也便于协调各兵种力量,实现火力打击与机动作战的配合。

乌军推行军团制反映出其准备进行持久战的意图。军团作为一个完整的作战单位,具备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有利于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多线作战局面。军团制也有助于培养更多基层指挥官,为未来可能的军事扩编预留人才储备。

在当前俄乌冲突进入相持阶段的背景下,乌军的这次改革具有战略意义。它既是对现有作战经验的总结,也是为未来可能的战局发展预作准备。通过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军事组织体系,乌克兰正努力提升其军事能力的可持续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