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场上大放异彩的俄罗斯空天军,再度创下了一项新纪录。当地时间2月3日,俄罗斯空天军的一架苏-30SM战机进行了一次超视距空战拦射,战机使用R-37M型空对空导弹在130千米外击落了乌克兰空军的一架苏-27S型战斗机。俄乌战场上双方在公布战果时往往夹杂水分,而这一次,乌克兰空军破天荒地证实了这一战果。据悉,被击落的苏-27战机飞行员隶属于乌空军第831战术航空旅。俄军的此次战果,也再次证实了现代空战已经全面迈入超视距空战时代。



超视距空战的概念并不深奥,简单来说就是“看不见就打”。这里所说的“看不见”是指飞行员肉眼看不见,并不等于“盲目”乱打,而是由战机的雷达或红外线瞄准跟踪装置发现目标,并通过中远程空空导弹实现远程精准打击。而在俄乌战场,超视距空战的战例并不少见。此前,俄罗斯空天军的苏-35S战斗机就在80千米外发射R-77-1型空对空导弹,对乌克兰空军的米格-29战机实施拦截。

此外,俄罗斯空天军的米格-31BM还曾使用R-37M型空对空导弹,在150千米外命中乌克兰空军的米格-29A战斗机。能够取得超视距空战的战果,主要得益于俄乌空军战机性能存在差异,俄罗斯空天军的战机具备性能优势。再加上俄罗斯空天军有完备的空战体系支撑,各种远近对空监视雷达、用于掩护战斗机交战的各型号地导、空中指挥所和拦截数据链一应俱全,这就让俄军飞行员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极大增强,可以提前发现和锁定空中目标,进而利用空空导弹的优势一击命中。



之所以说各国空军如今高度重视超视距空战,就是因为现代空战的成本代价越来越高,自四代机以上,先进的战斗机动辄数千万美元造价,而飞行员的培养更是天文数字。随着空中格斗弹的性能越来越强,各种飞行战术动作不断完善,空中近距离“狗斗”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高。即便是王牌飞行员,也很难保证万无一失。因此,为了充分保证己方战机和飞行员的安全,各国空军普遍重视拉长交战距离,在上百公里外解决战斗。

而此次俄罗斯空天军的参战型号是苏-30SM,这仅仅是四代机中的早期型号,其配置的雷达是俄罗斯自用的N011M型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试想一下,俄制四代机就具备了超视距空战能力,要是换成作战性能更强的五代机,比如中国的歼-20,其作战效能显然更胜一筹。除了战机和导弹性能更出众之外,中国空军的空战支撑体系也更为强大,甚至不输给美国空军。在空战中,我们的空警500A会在天上维持对低空目标的监视,各种高新机持续保持电磁压制、通讯监听和电磁测向,在天罗地网之下,敌军战机很难进入交战区域,甚至在大后方就可能被我方锁定,还没离开机场就被击毁。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近年来正在逐步强化超视距空战能力的提升。此前,央视报道的南部战区航空兵某旅跨昼夜红蓝对抗演练中,歼-10C战斗机就挂载了至少1枚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要知道,和主要承担制空任务的歼-16等双发重型战斗机不同,歼-10C是主要用于中短程作战的单发多用途战斗机,因为载荷能力有限,原本并不会搭载霹雳-17。而这番升级配置,或许就在未来改变空战的定义和模式。

就以台海战事为例,如果解放军与美台空军爆发空战,我们完全可以动用数量庞大的战斗机发起远程超视距攻击,这种能力在冲突初期就有可能一举奠定空中优势,从而决定后续战事发展和最终结果。或许,台当局,是该从俄乌战场上好好看懂未来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