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热帖,贴主发文问“女儿不愿意照顾弟弟怎么办?”
贴主和前夫离婚12年,双方有一个20岁的女儿和13岁的儿子。贴主觉得女儿已经长大了,于是天天叮嘱女儿照顾弟弟,吃穿住行都让女儿管。
女儿很无奈,觉得自己才20岁,一方面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抚养弟弟。另一方面也觉得照顾弟弟是她父母的责任。
贴主听完女儿一番言论后十分生气,发到网上寻求网友的共鸣:
“弟弟还那么小,我让他照顾弟弟有错吗?姐姐照顾弟弟不是天经地义吗?女儿太自私了。”
但这次网友人间清醒,一点没有站在她这边。
有网友说:“不要道德绑架你的女儿了!以后姐弟关系不好,你站全责。”
也有网友说:“她只是姐姐,不是妈妈,谁生的孩子谁养!”
2
帖主的经历,让我想起一位咨询师@蒋老师讲过的一个案例。
前来咨询的小敏有一个小四岁的弟弟,从小父母就叮嘱她要好好照顾弟弟,上初中时,小敏每天还要五点起来做饭,然后再叫醒弟弟起床吃饭。
后来,小敏成绩一般,父母便做主让她退学出去打工,而弟弟则一直在读书。
小敏说:“我家里条件一般,初中辍学后赚的钱几乎都补贴给弟弟上学用了。”
后来,弟弟好不容易毕业,毕业后在一线城市,每个月拿着4、5千的工资。
而小敏因为赶上自媒体的风口,和丈夫白手起家,积攒了一些积蓄。
但前几天回家时,小敏发现自己每个月给父母生活费都被父母转给了弟弟,小敏心里难受,去找父母对峙:
“老弟都长大了,他能自己照顾好自己了,爸妈,你们太过分了。”
谁知父母竟然说,“给了我就是我的钱,我想给谁就给谁。”
甚至还劝小敏,让自己把自媒体账号给弟弟,让弟弟来干,还说“你弟弟学历比你高,做的肯定比你好。”
听完父母的一番话,小敏气得发抖,觉得父母一点不在意自己,也不体谅自己的辛苦,眼中只有自己儿子。
时间久了,她十分痛苦和崩溃,本来和弟弟的关系还不错,因为这件事的发生,自己越来越讨厌弟弟了。
曾在《乔家的儿女》听过一句话:
“这辈子能做兄弟姐妹的,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缘分。”
但越来越多的家庭里,兄弟姐妹之间的情分十分淡薄,本来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一家人,最后却成为陌路。
为什么呢?
一位心理学家给出了答案:兄弟姐妹不睦、不孝,多半是父母自己种下的果。
就比如网友@如意讲过自己的经历。
她是家中长女,有个小她7岁的弟弟。
去年她刚大学毕业,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晚上加班到10点多,工资除去吃喝和房租剩不了多少
可就在她工作第三个月,父母开始各种明里暗里说“这些年为了你上学花了多少钱”。
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让她“主动”承担起弟弟接下来的学费和生活费,每个月给弟弟打1500。
“我虽然工作了,可每个月就4000块,房租就交了900块,还要自己还助学贷款,再加上平时吃喝,真的所剩无几。
最重要的是,家里的条件并不差,前几天弟弟才报了一个五千多的技能培训班。”
为此,网友越想越气,直接拉黑了父母和弟弟的联系方式。
3
听过一句话:
一个家庭中,父母的为人处世和行为举止,直接决定家庭的关系是否和睦。
尤其是多子女家庭,能否拎得清,能否做好子女之间的平衡,是父母一生的课题。
可以怎么做呢?我给出三个建议:
第一:一视同仁,不过分偏心任意一个
比如在购买礼物、分配零花钱等方面,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需求合理分配,而不是偏袒某个孩子。
更不能因为性别、年龄、性格对某个孩子特别偏爱。
偏心,只会破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让兄弟姐妹间产生隔阂,破坏家庭和谐。
第二: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
倾听,是打破和孩子关系僵局最快的方式。
比如文章开头的贴主,她与其在网上发帖询问网友的意见,不如和孩子单独交流一下,了解女儿的想法和感受,或许母女两的关系会更进一步。
第三:用游戏思维引导孩子互帮互助
有位叫@Lucy的妈妈,分享过自己的育儿故事。
有次,她买了一袋糖果,根据她的经验,如果她来分的话,两人都不满意。
她灵机一动之下,告诉孩子们:“你们自己决定自己需要哪一颗,并说服对方。”
两个孩子觉得有趣极了,谁也没空去看对方的是不是“更好”。
很多时候,父母最好不要掺和孩子之间的比较,让他们自己处理,会比我们想象中解决得更好。
尤其是还未成年时,这种方法屡试不爽。
如果子女已经成年,子女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最好交给他们自己处理。
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