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爱心助残就业创业企业联盟建立一年以来,湖北省多地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完善举措,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图为宜昌市民营企业积极开拓适残岗位。
近年来,湖北省残联坚持就业导向,积极探索多渠道促进民营企业助力残疾人就业的方法,成立“爱心助残就业创业企业联盟”便是其中一项亮点举措,通过搭建平台、凝聚合力,努力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走出一条推动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新路径。
建联盟聚合力
为民企安残添“引擎”
“就业联盟”并非新鲜事物,以大学生为帮扶对象的“校企联盟”“政企联盟”等带动就业模式已发展十余年,而聚焦“残疾人”尤其是“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联盟”,近几年才逐渐兴起。如2016年成立的专注于残疾人就业和康复工作的苏州市企业社会责任助残联盟,2021年由9家省级单位共同发起的四川省助残就业创业公益联盟,以及2023年湖北省重点打造的“爱心助残就业创业企业联盟”。
“在推进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时,我们发现企业想找合适的残疾人缺乏渠道;高层次的残疾人想进‘好企业’也四处碰壁。基于这种情况,搭建一个高效、专业且能精准对接双方需求的平台就显得迫在眉睫。”谈及建立“爱心助残就业创业企业联盟”的初衷,湖北省残联教就处处长张勇向记者解释道。
湖北省作为中部工业大省,凭借“九省通衢”、通江达海的地域优势,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创造了全省5成以上GDP以及八成以上新增就业岗位,成为湖北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力量。湖北省残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推动民营企业“组团”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022年,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将“组织创立助残就业创业企业联盟”纳入“落实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作为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新抓手”。
经过一年的筹备,2023年10月,在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宁咏的推动下,湖北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残联和省光彩会联合发起,动员一批有社会影响力、有助残情怀的知名企业,正式成立湖北省爱心助残就业创业企业联盟(以下简称“助残就业联盟”)。
“联盟采取‘入盟自愿、退盟自由’的原则,鼓励各类民营企业加入,同时坚持‘权责一致’理念提升工作效能。”张勇向记者介绍道。根据联盟章程,联盟会员享有诸多权利,如在相关评选活动及推荐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若被评选为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机构,可获30万元机构扶持资金等。相应地,会员企业也需履行安残职责,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动员更多单位和组织,开展助残活动等义务。联盟还根据企业规模和安残情况,将入盟企业划分为联盟主席单位、副主席单位、秘书长单位、副秘书长单位、成员单位5个等级,并履行相应职责。
成立一年来,湖北省残联在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设立联盟秘书处,指导协调秘书长单位开展日常工作,通过宣讲政策、访企拓岗等举措,带动227家企业加入成为会员单位,其中不乏卓尔、九州通、长江电气、高德红外等中国民企500强、湖北民企100强企业。这些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共计安置残疾人近2000名。
以机制谋长远
创新安残显成效
湖北省有380万残疾人,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有74万余人,要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还任重道远。”湖北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进一步发挥助残就业联盟作用,发挥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主渠道”作用,湖北省残联于2024年10月召开湖北省爱心助残就业创业企业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探讨联盟工作长效机制,并支持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发适残岗位,积极探索安残新思路。
位于“武汉光谷”的湖北长江电气公司,是助残就业联盟的副主席单位,也是首次联席会议的承接单位。
作为一家有着2100余名员工的“湖北省百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主要从事智慧能源相关业务的长江电气,在带头安残、示范引领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自2006年起,长江电气始终坚持党建领航,以助残就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湖北省残联及武汉市残联指导下,长江电气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通过“精准选岗+需求匹配”提供就业支持。
厂区多年从事配电柜装配的肢体残疾人胡涛便是受益者之一。2019年,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他在当地残联的推荐下,加入长江电气,因此前有过电器元件相关制作经验,在师傅的培训指导下,不到一个月就顺利上岗,逐渐从普通装配工人成长为装配线组长。“公司考虑我的身体状况,安排了相对轻松的工作,让我发挥所长,也给了我生活的希望。”胡涛感激地说。不仅如此,胡涛夫妇俩还住进园区免费分配的单间宿舍,年收入10余万元,日子过得安稳又幸福。
作为武汉市龙头企业,长江电气持续推出助残行动,残疾员工享受同工同酬以及公司针对残疾职工制定的帮扶政策,如免住宿费、免班车费、24小时绿色帮扶通道等。作为湖北省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长江电气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和创业辅导,帮助残疾人提升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支持。
截至目前,长江电气已累计为120余名残疾人次提供岗位,在岗残疾员工20多名。在长江电气示范带动下,已有超过1000家民营企业参与到残疾人就业工作中,营造出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环境。
走进武汉洪山区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也是湖北省助残就业联盟唯一一家秘书长单位,记者看到一群年轻小伙正在电脑前紧张地忙碌着。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墙上张贴的“残疾人就业项目库”,清晰地介绍了适合残疾人从事的“一星到五星”就业项目,既有基础手工加工项目,也有插画设计、动漫关键帧绘制、数据标注等新兴就业形式。
听力残疾的“95后”小伙张帅从事的就是数据标注工作。“我刚做两个月,主要是通过台式电脑的大数据处理平台,给拿取自助售卖机商品的人员做标注。”张帅通过打字向记者介绍道。2023年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毕业的他,四处求职没少碰壁,2024年3月,张帅通过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和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自此之后在基地工作。
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负责人张玉尚解释道:“残疾人有其特殊性,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做。我们主要通过企业直雇和劳务派遣两种方式安排残疾人就业。劳务派遣模式下,企业与我们共同开发岗位,将残疾人托管在基地,由企业签订合同,我们代为管理。这种方式能打消企业顾虑,降低安置成本,让企业更放心雇佣残疾人。”
作为一家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综合就业服务的机构,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自成为联盟秘书长单位以来,在湖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指导下,充分发挥机构优势,走访400余家民营企业,收集用人需求,筛选出200余家有助残意愿且能开发更多助残岗位的公司,同时依托残联相关平台,发布岗位需求信息,推荐匹配的残疾人。一年来,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因人设岗、以岗适人”,探索“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就业”模式,帮助70余名残疾人顺利实现就业。
残疾人就业难,难在岗位与求职需求的“双向匹配”,更难在深层次的观念障碍。社会上普遍存在对残疾人能力的低估和偏见,认为他们无法胜任某些工作,限制了残疾人就业机会。然而事实证明,只要给予机会和支持,残疾人也能展现出各自的才华和较佳的工作表现。
在武汉东西湖区的艾特纸塑包装有限公司,也是湖北助残就业联盟副秘书长单位,记者就看到了一幕幕破除观念障碍、残健融合的生动场景——园区内,十几名肢体残疾员工在有序清理绿化带;包装车间里,听力残疾员工无惧噪音,在流水线上专注打包;设计研发室中,听力残疾设计师以纸笔传心声,和同事顺畅地交流设计方案……“公司2008年开始吸纳残疾人,高峰期有近120名残疾人,如今在职残疾职工97名,其中工龄10年以上的有31人,5年至10年的有35人,他们就职于技术、生产、后勤等部门,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艾特纸塑包装有限公司行政部门经理黄婷婷介绍道。
▲湖北省爱心助残就业创业企业联盟建立一年以来,湖北省多地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完善举措,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图为民营企业为残疾员工打造无障碍工作环境。
这家民营企业稳岗效果何以如此之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答案。一方面,是企业对残疾员工实行特殊关怀政策,宿舍优先安排低楼层,福利双倍,遇到困难还有资金帮扶;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客观看待残疾员工的优劣势,真正重视残疾人的人力资源优势。黄婷婷对记者说:“虽然有些员工沟通成本略高,但每位残疾员工都有自身优势,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岗位,学习提升技能的主动性也很强。相比培养后可能流失的人员,我们更愿意选择与企业共成长的员工。”
把残疾员工看作“宝贵财富”的企业,同样也收获了越来越多残疾人的选择与奔赴。2024年,艾特纸塑包装有限公司新入职残疾员工7名,同年退休的残疾员工达10余人。一位退休员工对着记者表达心声:“在艾特工作十几年了,今年退休,我觉得很光荣。”
龙头企业示范带头,党建引领;服务平台牵线搭桥,共拓岗位;集中安残企业理念为先,注重优势……在湖北省助残就业联盟的机制带动下,“高规格发起”“高层次入盟”“高质效推进”成为最大亮点。湖北省民营企业主动作为,探索出了一个个别具一格的民企安残模式。2024年以来,陆续有30多家企业咨询入盟事宜,还带动孝感市、襄阳市、宜昌市等地纷纷谋划组建市级助残就业企业联盟。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
图文:吴漫、徐俊星
编辑:艾伯宁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