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不断刷新纪录,比亚迪神话还能延续多久?这是不少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而长安“抢跑”高阶智驾元年首场发布会,紧接着网上又曝出了长安、东风四拳战双手的“合体”。这一连串“黑天鹅”事件,又接二连三挡在了比亚迪的前进之路上。
似乎资本市场也一时间对比亚迪“下半场”走势的判断举棋不定,使其上周快速上涨的股价,在即将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的2月10日,仅以0.99%的涨幅收盘,并没有猛涨。
难道“玩电”出身的比亚迪,智电时代“上半场”是主场,“下半场”就是客场了?比亚迪能否再度书写中国汽车的神话?汽车行业乃至整个商界,都紧盯着2月10日这场足以决定汽车行业格局走向的发布会。
然而,面对挑战的比亚迪并没有手软,用20万元级车型全系标配、15万元级全系标配、10万元级全系标配、10万元以下多数搭载的高阶智驾一波流,强硬地作出了回应。
将高阶智驾门槛拉入10万以内
全民高阶智驾时代,其实在比亚迪之前,也有部分车企打出过这个概念。但纵观此前整个市场,亲民如小鹏MONA 03这类破釜沉舟的车型,配备高阶智驾系统的款型也在15万元往上。
并且此前高举全民智驾旗帜的品牌,基本也就一、两款车型配有高阶智驾功能,要谈普及二字,多少都有些牵强。
而比亚迪,则将高阶智驾的价格门槛,实打实地拉低到了10万元以内。
像第二代宋Pro DM-i(参数丨图片)智驾版、海狮05 DM-i智驾版、秦L DM-i智驾版、海豹06 DM-i智驾版这类10万元级别的SUV和家轿,都做到了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高阶智驾辅助系统,能实现高速路和快速路智能领航,以及自动泊车、遥控泊车和代客泊车等功能。
这还不算最劲爆的,就连售价仅7.98—10.38万元的第二代秦PLUS DM-i智驾版、海豹05 DM-i智驾版这类经济型家轿,甚至是6.98—8.58万元的A0级纯电小车比亚迪海鸥智驾版,除低配车型之外都都给到了天神之眼C。
当然,像宋PLUS这样月销5万辆+的主流SUV,以及汉、唐、海豹这些主打车型,也都推出了智驾版车型,且都是全系标配高阶智驾辅助系统。
至此,曾一度被一些品牌用来标榜高端的高阶智驾,已成为了“旧时王谢堂前燕”。毫无疑问,比亚迪继高品质新能源车普及者身份之后,再次成为了高阶智驾车的普及者。
120km/h避障,实测表现良好
高阶智驾的价格打下来了,那么实际体验呢?在此次发布会之前,波帆已赶往深圳对搭载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辅助系统的新车进行了相关体验。
这里还是先给各位科普一下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辅助系统,实际上分为了天神之眼A、B、C三套方案。此次比亚迪实现大规模上车的,是基于视觉方案打造天神之眼C。
虽说天神之眼C不带激光雷达,但得益于3个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在内的共12个摄像头,以及5个高精度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和端到端大模型的加持,同样能实现安全、便捷的高阶智驾。
根据波帆体验过后的描述,拨动方向盘后方的智驾拨杆,车辆就能开启高快智能领航。除了打灯变道、自动变道超越慢车、自动上下匝道等功能之外,还能实现120km/h车速双车道桩桶侵入变道。50km/h车速下的“鬼探头”也能自动闪避,能较大程度上提升行驶安全。
此外,搭载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辅助系统的比亚迪车型还能轻松做到断头路自动泊车、无划线车位自动泊车、代客自动泊车。而据官方称,比亚迪还将在今年内解锁推送城市道路的智能领航功能。
整体来看,比亚迪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辅助系统的表现良好,能有效提升行驶安全和便利性,在相关场景下减少驾驶者操作车辆的负担,也能打消了部分人对“低价实现高阶智驾”的疑虑。
自研实力和保有量就是底气
有一说一,尽管其他车企的智能化驾驶发布会抢在了前头,但比亚迪依然在全民智驾元年的首轮战役中开出了响彻天际的一枪,感叹之余,不得不感叹其技术实力的强大。
之所以比亚迪能将高阶智驾车型的价格拉入10万元以内,做到当前行业的独一档,与其饱和式研发投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此前比亚迪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去年前三个季度其在技术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就达333.2亿元,同比33.6%的增速甚至超过了其同期营收。近11万之众的技术研发人员,更是同时期全球车企之最,在这其中,有5000多位工程师就专门从事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
而事实又一次证明,比亚迪的技术研发,惠及的是全民。科技平权、技术降本是其不变的追求。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拥有行业领先的全产业链自研能力,由比亚迪电子开发,以及比亚迪投资开发的软硬件,能使其在高阶智驾系统的采购成本上显著优于行业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能实现高阶智驾向全民普及的根本。
此外,超过1100万辆的新能源车保有量,以及这些车型中大面积配备的L2级智驾辅助,也为比亚迪带来了领先其他车企的驾驶数据获取能力。如此,就能更快速地实现高价自驾系统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迭代。
还有一点,即比亚迪在智电技术的研发上从不缺想象力,此前就研发出了易四方平台、易三方平台和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众多创新技术。去年,比亚迪还发布了能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高效融合的璇玑整车智能化架构。
按照比亚迪现有的研发规模,接下来创造出更多具备但不仅限于高阶智驾的全新智能化场景应用也并非不可能。这一切,都是比亚迪征战“下半场”的底气所在。
结语:比亚迪并没有因为其在智电时代“上半场”建立起的优势坐享其成,而是持续加码智能化,将高阶智驾的价格准入门槛拉低到了10万元以内,实现了技术普惠,将优势带入了“下半场”,依然以领跑者的姿态站在行业金字塔之巅。那么接下来其他车企品牌又将以怎样的方式出牌,跟还是不跟?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