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匡滢 吴茜薇
春节期间,养老中心活动丰富多彩。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正月十四,离元宵节还有一天,记者走进长沙市望城养老中心,看到中心的老人家和护工们已经忙起来了。
做元宵、挂灯笼、写灯谜……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准备着,不少老人家还在积极排节目,现场好不热闹。
“为了让爷爷奶奶动起来,我们专门设计了‘眼疾手快’‘抢彩条’等互动游戏环节,老人家们都很积极参与呢。”今年是护理员周其华来养老中心的第三个年头,朝夕相处,她和这里的老人们早就亲如一家,“老人家们刚来的时候,多多少少有点抵触情绪,但一个月左右时间就适应了,好多人觉得比家里还方便。”
94岁的钟毛义奶奶便是其中之一。“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后来发现这里很舒适,就舍不得走了。”
整洁的起居室。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钟奶奶来养老中心快三年了,南北通透的房间,室温常年保持在23-25度,走廊安装了防滑地板,浴室配备了扶手和长者洗浴凳,热水24小时供应,每个房间都配有紧急呼叫铃。不仅换床单、做饭、打扫卫生、洗澡、剪头发等各项生活管理一丝不苟,还配备了24小时值班的护理人员,每天早晚定时测量血压、体温,及时发现健康异常。细致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让她很快安下心来。
“老人家年纪大了,我们自己又要工作,把她一个人留在家也不放心。现在挺好的,她自己开心,我们也放心。”钟毛义奶奶的女儿周女士向记者介绍,前段时间接钟奶奶回家过年,白天在大家庭里和家人们团聚完后,晚上钟奶奶都会要求回养老中心,“过年期间,养老中心有很多老年联欢活动,起居设施比家里方便,我们都尊重她。”
房间干净敞亮。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以院为家,以老为心。
2021年,望城区产投集团成立望城区国泽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面接管新建成的区养老中心和8家乡镇敬老院,实行标准化运维。在满足特困老人“应住尽住”的前提下,重新优化布局,分类实施硬件提质、软件升级,并分批次打造“失能院”“疗养院”“农耕院”等不同类型的功能型敬老院,入住率从原来的不足50%,到如今已是“一床难求。”
“一日三餐伙食好,洗浴如厕保安全,娱乐健身样样有。”走进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敬老院,85岁的李桂兰奶奶用一段自编的顺口溜,毫不吝啬地夸赞着这里的环境和服务。
统一加装电梯,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在每个住室统一配备了适老化床、桌、柜、椅和生活用品,统一安装空调、电视和远程智能管理系统……敬老院真正成了老人们的“幸福乐园”。
环境提升,服务也跟上来了。
靖港养老院外景。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在靖港全失能护理特色院,敬老院安排了24小时值班护理和医疗护理管家服务,随时随地响应老人需求;还设置了失能失智老人的互动游戏,相应增加一些肢体康复训练,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护理与康复服务。
“我们统筹全区公办养老机构,构建特色康养服务体系,逐步提升服务水平,将多余床位面向社会开放。通过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唤醒沉睡的养老资源。”国泽康养总经理罗培表示,目前望城区已实现特困老人按失能等级分类供养,社会、寄养老人分院、分区供养。
望城民政局局长资涵向记者介绍,接下来,望城将以“公建国营”改革为重点,完善区养老中心建设,启动“智慧民政”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运营,推进8家敬老院提质改造及标准化建设,同时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整街运营”,出台《望城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运营管理办法》,助推望城养老实现新突破。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这里,正慢慢全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