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烟花,看的只是爆破时的美与绚丽的色彩。再长大些,慢慢开始在乎一同观赏的人与场景。再到后来,想得多了,看烟花便不只是烟花了。

心理学上认为,烟花可以创造出一种令大脑兴奋和喜悦的感觉,暂时缓解负面情绪,如悲伤、恐惧或焦虑。而更多的人认为烟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转瞬即逝,它甚至是超越物质世界的极限隐喻,烟花的短暂常被看作是生命转瞬即逝的象征,它激励着它的观众活在当下,那一瞬间便成就了生活的意义。随着那一声巨响与绚烂的火光,原本封闭的内心开始有了一些松动,情绪开始乱乱窜,我们与被称为“崇高”的巨物——烟花——相遇,它扰乱了我们原有的日常,思想被“清除”或“开放”,因此烟花,是一句来自情绪的惊天问候。


不久前,浏阳的“天空之门”作品如同惊蛰的第一声雷,将浏阳烟花推上了社交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热门背后的原理实则简单,由众多无人机与烟火结合的场景,实在过于恢弘壮观。当然,这已经不是一种新技术了。曾经被视为“敌对关系”的双方,仿佛在这一刻宣告握手言和,甚至为传统烟火行业带来了质的飞跃。大型无人机表演最先由奥地利在2012年9月举办,而那时起源于中国并销往全世界的烟火行业正在遭受因政策改变而带来的“寒冬”。烟花禁令很早就被提出,以污染、危险等罪名加身,而各地也逐步落实这一禁令。直至2023年末,少许省份才将烟花禁令改为限令。这段时间里,无人机秀也逐渐在国内壮大,甚至在前三年成为风头无两的观赏性节目。但几乎同时,我们此次受访者之一,黄成,已经开始了将无人机与烟花结合的实验。


黄成来自浏阳,而浏阳正是中国的“花炮之乡”,《中国实业志》有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 。”

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浏阳都是绝大部分烟花的出产地。浏阳不断地在寒冬中坚守,以及当地企业的不断创新,浏阳烟火炮竹企业终于也挺过了寒冬。我们此次深入浏阳,便采访到了天空剧院的总导演黄成,他与团队的发展史,正是浏阳甚至当代中国烟花行业的缩影。而另一位受访者,是来自浏阳当地的烟花生产商,从她口中,我们也看到浏阳烟花人的生活变革。



《庆余年2》是去年的热播剧,它于初夏在万众瞩目中来又匆匆暂告一段落,刚过半月。盛夏,湖南浏阳的户外观礼台“天空剧院”迎来了对这部电视意犹未尽的观众,与几位主演共同庆祝属于《庆余年》的别样宣传活动:一场大型的沉浸式剧情实景烟花秀。借势于此,又一个烟花热搜诞生。这场盛会的导演便是我们想要向大家介绍的人,黄成。自2017年,黄成创立并带领的花火剧团已连续六年在台北101大楼上演跨年狂欢焰火大秀。

黄成原是一名普通的北漂人,但他应该是较早一批离开大城市的漂泊生活,回到家乡发展的成功案例。北漂仅一年半,而回乡浏阳后的经年,他有了诸多身份,花火剧团创始人、天空剧院总导演、公共艺术践行者,他还是一名浪漫的理科人。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与焰火的关联。从他的经历,我们甚至能看到近20年,中国焰火行业的发展,低落与革新。

如今,黄成介绍自己为“以天空为舞台的焰火导演”。


有趣的是,他的童年并未有太多关于烟花的特殊记忆,与常人无异,在乡野田间家门前小院的夜晚,过年过节,燃炮助兴。他的事业也确实并非从小便根植于心中的梦想,反而是回乡后的遐想,还被人称为“天方夜谭”。但这天方夜谭的质疑,他也面对过不止一次。


在2009年,听了已外嫁的姐姐们的话,黄成从北京回到了离家更近的湖南长沙工作。这是黄成的一个转折点,入职的虽是与专业相关的电子信息公司,做的却是焰火燃放控制板块的内容。


黄成一句带过的“一些项目”,正是奠定他事业方向的预示。这些项目有在国内,也有在国外,他看到了国内外对待这一再常见不过的产品截然不同的方式,他看到了“信息差”。但他乐于分享,上司赞赏他的想法却不予支持,焰火制造的厂商老板也安于卖货现状不愿改变,于是黄成决定自己做那个“先行者”。


2010年,黄成成立自己的公司,另有三四个初创员工 与他一起。他开始以他的电子信息理科领域专长攻克技术问题——数字全控化,用于更精准、更智能地点火燃放;他还将无人机与焰火做结合,“大家现在看到的无人机搭载烟花的表演,源自2012年我们第一架无人机搭载烟花的试 验”。当时整个焰火行业算得上如日中天。是的,不出意外,意外来了。2012年中末至2013年,国家政策开始严格管控当时被视为不节俭的“奢侈品”的焰火,行业从顶峰坠入谷底。幸好,他的两次国家极为重视的项目让整个行业又见到曙光,自然,这两次项目皆包含黄成与其团队的花火剧团负责的焰火燃放部分——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与2014年南京青奥会。慢慢地,他开始做稳,做强。


黄成是浪漫的,他期待着,在火树银花之下,人们与身边之人的互通心意。于是,黄成又开始了商业辐射更加宽的“焰遇”项目。作为理科人,黄成更是严谨的。



我们在前文提到的《庆余年2》的沉浸式焰火表演,便是焰遇项目之一。这是展现他编导功底的最佳案例,团队辗转于北京与长沙,提前观看完电视剧全集,再对其进行拆解,最后以5个篇章呈现,其中穿插各个电视剧中的名场面,他们甚至做到了精确的章节总结。范闲(剧中人物)殿前醉酒所背的诗句,竟跃空而起,“黄河之水天上来”,金黄的火花从黑夜泄下。在这番这浪漫的背后,是黄成日常的工作:将这些情绪与画面归置到精准的计算与掌控之中。


刘艳经营着一家烟花制作公司,“浏小焰”是她创立的自主品牌,大家都喜欢称呼她为小艳姐。她告诉我们,在浏阳澄潭江镇制作烟花的公司仍是以男性为主,她与姐姐小米姐共同经营算是绝少数的一类。姐姐小米主要是负责品牌推广与营销,小艳则负责产品生产与研发。至今,她俩从事这一行业也有了将近20年的时间。



与黄成相似,小艳也是返乡创业大军的一员。2008年她在长沙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之后,在2009年开始接触烟花行业,2010年就创立了自己的生意。目前,小艳的工厂有200多人,其中有6个为研发人员。




小艳的厂里有着一项独门秘诀:魔术烟花。称其为“独门”并不为过,魔术烟花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上世纪80年代末从广东引进到浏阳,而在引进到澄潭江镇后,如同它在别处的命运,从“花开满地”,到“一枝独秀”,它曾带领澄潭江镇的花炮制作人们脱贫致富。但它的工序复杂导致的产值过低问题导致许多人都放弃了这一传承工艺。到了2012年,只有小艳姐的厂里保留了这一非遗工艺。此时,离她创办自己的公司,仅过了两年。


小艳姐向我们展示,魔术烟花形似鞭炮,由一根导火线连接着12个小炮管,管筒口径有0.5、0.7、1.0厘米三种规格。有扯筒子、腰筒子、做筒口、上固引剂、插引、和药、上硝、紧口、钻孔、结鞭、封装等11道工序。燃烧后会发出红光、黄光、蓝光三色变色,在地面旋转。手艺人会花费半小时到一小时完成一箱。值得开心的是,小艳也告诉我们,随着烟花重新在网络上走红,也开始有年轻人慕名前来学习,希望承袭这个已经几乎失传的非遗工艺。



与烟花打交道的这么多年,提到烟花,小艳姐仍是充满欣喜,也很谦卑。她经历过烟花行业的寒冬,也想过如何革新自己烟花,她会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做烟花的地位并不高”,却单凭一项非遗产品线,就能拿下6000万的产值。回忆起从低谷走出来的那一段时间,小艳以一个厂长的身份有着来自一线的感受:




在和小艳的交谈,以及深入工厂参观的过程中,我们验证了那句浏阳的口号:“世界烟花看中国,中国烟花看浏阳。”就拿魔术烟花这一项来说,由于它的传统性,反而在国外有着更大的受众群。小艳告诉我们,她的工厂主要是做出口,市场也主要是在国外。在她的厂里,又有美线与欧洲线之分。美线主要是为了美国的独立日与圣诞节赶制,分别会在3至5月做与9至11月完工;欧洲线也是为了圣诞节,但通常会在6至10月做好准备。结束美线后的空档期,就是欧线的出货期,所以对烟花厂来说没有淡旺季之分。在国内市场的话,因为烟花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或者说过年的时候,所以上半年相对会是淡季。









去年下半年开始,小艳还和姐姐拍起了短剧,作为烟花与公司的宣传物料,并保持着月更的频率。她的快乐是很真诚的,正如她在采访一开始便与我们说的那样真挚:




采访、撰文朱东日

编辑Young Linn

摄影蓝天Sky、刘成军

形象Tracy Li

化妆Freya Ni

发型Hanbin @SalsaStusio

模特崔后静 @ Effect Models、 杨家璇 @ MOSTAR、高婕 @ Paras

制片方乐怡

外联制片王超

美术戴子堯

造型统筹Sonnie

制片助理肖哲

新媒体编辑Peimeng

特别鸣谢

圣兴烟花、花火剧团、天空剧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