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
2024年的岁末寒冬,位于西岭雪山下的大邑县,美丽乡村依旧生机盎然。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的四川如珍食用菌种植基地,出菇车间宛如“菌菇森林”:3米多高菌架上,菌包整齐排列,杏鲍菇如精灵般生长,其中壮硕者小臂粗细,簇拥而生。
这个总投资2.5亿元的大型种植基地,仅三年便完成一、二期项目推进,五个车间协同作业,日均产量达70吨。值得期待的是,该种植基地三期项目厂房落成,设备进驻调试后,预计2025年日产能突破120吨,成为大邑县乡村振兴重要引擎,也是成都农业新活力的生动体现,拉开城市农业新篇章的序幕。
如今,成都市农业农村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蓬勃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在扩面提质的征程上大步迈进,奏响一曲激昂的田园新韵。
主体培育与园区建设:筑牢农业发展根基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已成为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的鲜明指引,该局精心制定的工作方案及“三个超常”创新举措12条,彰显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度重视。
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古建桥看来,市县两级工作人员如同农业发展的使者,带着热忱与专业知识,穿梭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他们走进一家家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与经营者促膝长谈。在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果园里,奋战于“三农”一线的工作人员和果农们一同查看果树的生长情况,耐心倾听果农们对于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销售的担忧;在现代化的养殖基地中,他们仔细了解牲畜的养殖环境和饲料供应问题,认真记录企业对于扩大规模所面临的资金和政策困扰。
成都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座谈会。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2024年9月以来,成都全市农业系统累计走访2644家农业经营主体,每一家都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足迹和深入的思考。在这种贴心服务与强力扶持下,农业企业活力尽显,新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总数达34家,于副省级城市中独占鳌头。这些企业作为行业领军者,有的建立起了完善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查,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有的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成都的特色农产品如优质茶叶、精致蜀绣农产品等推向世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进,构建起坚实且富有活力的农业产业生态,为成都现代都市农业的稳健前行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成都以“立园满园”行动为契机,通过园区产业提能级攻坚行动,科学规划与布局一批产业集中集约、资源要素集聚且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个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天府粮仓浊江稻菜现代农业园实景。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踏入成都市大邑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有耕地面积14.66万亩、粮油种植面积20.3万亩。园区以优质粮食和生猪为主导产业,水稻种植面积约12.2万亩,生猪年出栏量约30万余头。园区以打造四川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核心平台、国家数字乡村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川西田园城市乡村旅游目的地为建设目标,依托吉时雨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167个数字农场、10个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粮油生产示范基地,突显数字技术在园区落地应用正在走深走实。立足大邑、服务全川、面向全国的数字农业服务体系已覆盖全国12省26市600余万亩,园区年增收达到2000万余元,积极打造“锦绣大邑·智慧粮仓”。
值得关注的是,园区的辐射效应显著,周边农户纷纷融入产业发展浪潮。在园区周边的村庄里,农户们参加了园区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后,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他们按照标准化要求种植蔬菜、水果,定期接受园区技术人员的上门指导。到了收获季节,农户们将自家种植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园区,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一些年轻人也不再外出打工,而是选择进入园区务工,他们在包装车间里仔细地将加工好的农产品包装成精美的礼盒,脸上洋溢着对生活的新希望。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美好画卷,在科技引领下的成都大地徐徐展开——
科技引领与装备升级:激活农业内生动力
“科技创新是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积极探索“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创新模式,实施100个农业科研项目,带动79个成果在区(市)县落地转化。
西南食药同源植物资源利用公共研发中心的建成投运,更是为农业科技创新再添羽翼。走进研发中心,一间间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先进的科研仪器,科研人员们身着白大褂,专注地进行着各项实验。在种植技术研发实验室,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具有更强抗病虫害能力和更高产量的农作物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试验田里茁壮成长,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中摇曳,饱满的麦穗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此外,科研人员们还深入山区和田野,穿梭在茂密的山林中,小心翼翼地采集着珍稀植物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深入研究,研发出的多元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向医药、保健等领域跨界拓展,极大丰富了农业产业内涵,显著提升了成都农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大邑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丰收实景。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2024年春夏之交,成都环城生态区、崇州市、大邑县等传统的小麦主产区,大型收割机如同钢铁巨兽,在金黄的麦浪中威风凛凛地穿梭。它那巨大的收割刀盘高速旋转,将成熟的麦子迅速揽入怀中,经过内部的脱粒装置,饱满的麦粒如雨点般落入粮仓,而麦秸秆则被整齐地粉碎还田。播种机则像是一位精准的播种艺术家,在田地里缓缓前行,它按照预先设定的间距和深度,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土地里。每一颗种子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的使命,落入那松软的土壤中,等待着春雨的滋润和阳光的照耀,孕育出未来的丰收。农业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它搭载着先进的遥感设备,对农田的土壤肥力、水分含量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精准监测。一旦发现哪里的作物出现病虫害或者缺水等情况,就会及时通知农户进行处理……
这样的现代都市农业生产画卷,得益于成都市强力推出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提档升级专项行动。2024年以来,成都持续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政策,促进农机具更新换代、优化结构。制定印发《成都市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关于落实〈四川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有关工作的通知》,据统计,2024年投入约2亿元财政资金,拉动约4.5亿元投资。6月实施专项行动以来,已补贴更新机具7192台(套),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28%;购机总金额1.83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4%。
以成都市西南郊的蒲江县为例,2024年,该县创新开发使用的农业机械,包括各类果园土壤耕作机械、各类水果田间运输机械、各类水果储藏保鲜机械、各类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得到普遍应用。农机化率达80.7%,植保机械化率达98%,灌溉机械化率95%,夏秋茶机采率达到90%……
科技引领与装备升级,直接推动成都市农业大步迈向机械化、智能化新时代,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筑牢根基。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促使成都农业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品牌塑造与项目招引:拓展农业产业版图
品牌是成都农业走向高端市场的金色名片。全市聚力农业品牌培育,成果斐然。33个农业品牌纳入省级农业品牌目录,25个跻身“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名单,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成都市蒲江绿茶品牌。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这些品牌背后,是对品质的严苛坚守。比如成都蒲江的知名茶企嘉竹,在全国首创“统防统治茶园管理模式”,将以成佳镇同心村为中心的2万亩茶园基地纳入“茶叶质量追溯管理体系”。树立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理念,保证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物种群平衡,对茶园实行标准化管理。其产品风格独特,质量稳定,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品牌宣传推广上,成都借助农产品展销会、电商直播等多元推广渠道,让优质农业品牌驰名全国乃至全球。在热闹非凡的农产品展销会上,成都的展位总是人头攒动,精美的农产品展示台上,摆放着色泽鲜艳的水果、香气扑鼻的茶叶和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游客和采购商介绍着成都农产品的独特之处,邀请他们品尝美味的水果和香醇的茶。电商直播平台上,网红主播们在果园里、茶园中现场直播,向网友们展示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网友们纷纷下单购买,成都的农业品牌在市场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赢得消费者青睐与市场份额,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品牌力量,形成品牌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擦亮农业品牌“金字招牌”的同时,重大项目招引促建是成都拓展农业产业版图的关键战略。围绕智慧农业、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发布投资机会清单70条,成功签约31个,协议投资额116.4亿元。
中国南方种业创新中心。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这些项目如繁星落地,为成都市农业产业带来全新活力与无限可能。智慧农业项目引入前沿科技,实现智能化精细管理。在智慧农场里,传感器遍布每一寸土地,实时监测着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系统根据数据分析自动启动灌溉、施肥等设备。农场主只需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屏幕就能清晰地了解农场的每一个角落的情况,如同掌控着一个农业的“智慧王国”。农产品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在成都众多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园区里,一家家企业忙碌而有序地运转着。有的企业将新鲜的水果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醋等多种产品,不仅延长了水果的保存期限,还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口味需求;有的企业将农产品的废料进行再加工,提取出有价值的成分,用于制药、化妆品等行业,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称,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在扩面提质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每一项政策举措、每一个建设成果,都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与汗水。 成都将继续深耕细作,让现代都市农业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乡村振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