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一路高涨,“哪吒” 这一经典 IP 爆火,河南南阳、天津、四川宜宾、安徽蚌埠等地也开启了一场 “抢人大战”,纷纷 “认领” 哪吒的家乡 ,引发大众对“哪吒到底是哪里人”这一话题的热烈讨论。

河南南阳西峡县丁河镇奎文村,宣称自己是 “哪吒故里”“哪吒文化发祥地”。

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哪吒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中芳介绍,丁河镇奎文村有一处名为奎文关的军事隘口,在地理意义上属于西峡口。

据专家考证,从古至今,奎文关先后经历了深塘关、陈塘关、鬼门关、魁门关、奎文关 5 个名称的演变。《西峡县志》记载,奎文关位于县城西北,丁河街东侧,北衔木寨岭,西南依观花寨,斩岭为关,扼豫陕孔道。

哪吒出生地杏花村位于陈塘关(奎文关)内一箭之地,村南的哪吒山即是历史上的翠屏山,二山之间的关隘,是当年总兵李靖镇守的陈塘关。

张中芳称,因奎文关东、西两侧原来皆为深塘,关口正扼其中,所以叫深塘关,在河南南阳方言中,“深” 常被读作(chen),久而久之,深塘关就被叫成了陈塘关。

殷商时总兵李靖受殷纣王之派在此把守关隘,操演三军治理地方,因李靖在此拥兵把守关口,有陈兵百万之意,深塘关随之变成了陈塘关。

传说当年闻太师追姜子牙赶到陈塘关,姜尚观地势断定这里是追兵的鬼门关,后闻太师在此地被托塔天王李靖打败,魂丧断龙岭,自刎前大呼 “陈塘关,我之鬼门关也!” 此后陈塘关改为 “鬼门关” 。

明朝天启初年,内乡知县董为巡视此关,以 “鬼” 字不雅,遂命人在 “鬼” 字里面加 “斗” 字,改为 “魁门关”。

1943 年,开封失陷,当时的河南省政府迁到西峡县,当时的省高等法院院长徐金盛酷爱《封神演义》,取二十八宿中的奎星、文曲星的第一个字,改 “魁门关” 为 “奎文关”,并沿传至今。

此外,《西峡县志》记载,丁河镇奎文村南山顶原有哪吒太子庙,一间庙堂,座西面东,砖墙瓦顶,两窗一门,内修三尺高通堂神台,上面供奉哪吒太子彩色泥塑像,抗战时期哪吒庙毁于日军炮火。

如今,这里有哪吒出生地小宫殿、大型宫殿 ,2017 年,台湾新竹市 30 余名台胞还在丁河镇翠屏山哪吒祖庙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并将哪吒神像赠送给哪吒祖庙。

天津文旅在网络平台发文称 “哪吒闹海在天津陈塘(天津河西)”,天津河西区陈塘庄一带一直流传着哪吒的传说故事,过去还有哪吒庙、李靖行宫。

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的父亲李靖镇守 “陈塘关”,而天津河西区的陈塘庄一带据传是陈塘关的原型,当地还曾以哪吒为主题打造文化 IP,部分区域有相关雕塑或文化展示。

四川宜宾则认为宜宾南广镇陈塘关才是哪吒出生地。



宜宾南广镇保留有 “陈塘关” 古碑,当地传说与哪吒故事紧密结合,南广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龙脊石据说由被哪吒打死的龙王三太子尸骨化身而成,当地还有哪吒洞、哪吒行宫、天池公园还生阁等名胜。

宜宾还开发了 “哪吒故里” 景区,积极推广哪吒文化,举办相关活动,甚至申请了 “哪吒故里” 的商标。

安徽蚌埠认为固镇县和哪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九湾河、陈塘渡、老龙潭等地名与地貌,都与《封神演义》中的 “哪吒闹海” 情节高度吻合。

在蚌埠固镇县刘集镇,几乎每一户民房的墙壁上,都精心绘制着 “哪吒闹海” 的墙画,哪吒元素充斥小镇。

《怀远县志》明嘉靖版本中清晰记载:“陈塘关,古烽火台,临涡水,传为哪吒闹海处。”

县博物馆展出的宋代残碑上,“哪吒镇水” 四个篆体字依稀可辨,与馆藏的明清时期哪吒铜像形成时空呼应。

当地也在积极开展以哪吒为主题的文旅体活动,打造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不过,哪吒民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黄运松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哪吒是传说中的人物,不存在具体的家乡。

即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曾将宜宾命名为 “中国哪吒文化之乡”,也是认为哪吒文化渗透于宜宾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等领域,内容丰富传承有序,并不意味着是要给哪吒 “上户籍”。

在专家看来,与其争夺哪吒的出生地,不如依托这样的文化资源和 IP 形成新的消费空间、新的体验场景、新的文化作品,甚至由此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带动一批相关企业围绕这样的 IP 形成产业集群,创造更多文化价值。

这场关于哪吒籍贯的争论,表面上是对一个神话人物出生地的争夺,背后其实反映了各地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与开发,而如何让这些文化资源真正 “活” 起来、创造更大价值,或许才是这场争论带给人们的思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