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人物名片
埃里克·索尔海姆,出生于挪威奥斯陆,2016年至2018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目前,任欧盟亚洲中心主席、“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院长。曾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不如邀请这些企业在欧洲投资,为欧洲创造就业机会,并共享技术。”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欧应进行真诚和耐心地谈判,他们都可能面临美国设立的“贸易壁垒”,应该团结起来保护全球贸易。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受访者供图
近日,中国三家大型车企和一家行业机构就欧盟对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起诉欧盟委员会。提交至位于卢森堡的欧盟第二高等法院的文件显示,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针对去年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加征的反补贴关税提起诉讼,引发业界关注。
总装车间拍摄的中国新能源整车。新华社发
从1984年第一次来中国至今,索尔海姆见证了中国生态环境方面发生的点滴变化。2018年辞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后,他把更多精力转移到中国,积极推动世界绿色低碳事业发展。日前,索尔海姆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表示,中国扮演着全球绿色发展的领导者角色。“过去,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现在,欧洲应该向中国学习,以便更好地参与行业发展。”
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反补贴税当月正式实施,引发多方反对与担忧。对于美西方一些国家炒作“产能过剩”论,他指出这是荒谬而毫无意义的,“绿色领域产能更多,化石传统产能更少,不正是过去十年西方领导人所呼吁的吗?如今反过来批评中国,为什么不迎头赶上?”
谈及中国绿色发展,索尔海姆说,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转型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当前全球60%的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水电设施、电动汽车及电池等均集中于中国。中国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植树造林践行者,还在自然保护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
目睹中国许多令人惊叹的绿色发展
四川每个人都可以为成就感到骄傲
封面新闻:您近年来多次到访中国,如何看待中国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成就?对于中国的变化,您有哪些切身体会和直观感受?
索尔海姆:我目睹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绿色发展。其中之一是浙江的农村整治项目,该项目清理了河流和水道。我在联合国任职期间,曾将此项目授予“世界冠军”的称号。另一个是新疆和甘肃的巨型太阳能发电场,还有内蒙古的沙漠绿化、杭州西湖和昆明滇池的修复。
深圳等绿色城市在市中心建有湿地,绿色理念遍及全城。北京在污染治理方面也取得了胜利,绿色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四川还在雅砻江流域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可再生能源基地以及成都、眉山、乐山、宜宾周边地区的太阳能发电走廊。四川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这一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景。资料图
封面新闻:您认为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索尔海姆: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明白,气候危机不仅是威胁,也是机遇。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规模的国家,中国通过走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国人民过上繁荣的生活,使人民摆脱贫困,中国也成为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领导者。
“产能过剩论”是荒谬和无意义的
西方不应该害怕中国发展
封面新闻:当谈论应对气候变化时,普遍认为新能源产能仍然不足;而谈到中国新能源产业时,部分西方政客和媒体频频炒作“产能过剩论”,您如何看待这种论调?
索尔海姆:“产能过剩论”是荒谬和毫无意义的。苹果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全球大量用户使用苹果产品,它能生产的手机比美国市场能消费的手机还要多,这完全是产能过剩。西方应该欢迎竞争,而不是如此害怕中国发展。
封面新闻:您如何看待一些国家升级绿色保护主义壁垒行为?
索尔海姆:绿色竞争是一场奔向顶峰的比赛。它将使我们所有人更加富裕,让世界更加绿色。保护主义是一场奔向谷底的比赛。它使我们所有人更加贫穷,使世界在绿色变革中挣扎。
特朗普再次退出《巴黎协定》
美国并非气候领导者
封面新闻:在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中,新能源已成为国际合作的新领域和平台。您如何评价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进展?您如何看待特朗普宣布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
索尔海姆:中国的进展令人惊叹!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277.57GW,这几乎与美国自建国以来建设的总规模相当,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去年,中国的风电产量也增长了18%。
当特朗普总统放弃《巴黎协定》,废除促进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计划,并说“钻吧,宝贝,钻吧”时,中国却为世界指明了前进的道路。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影响可能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在拜登时期,美国也并非气候领导者。中国、欧洲等才是。顺便说一下,大多数美国人也认为他们的国家应该应对气候变化并走绿色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世界最大绿色投资倡议
共享技术和提供绿色就业机会
封面新闻:您作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院长,如何看待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一倡议如何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提供启示与解决方案?
索尔海姆:“一带一路”倡议已完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投资倡议,它的底色是绿色。中国投资发展绿色交通走廊,如中老铁路、印尼高速铁路、肯尼亚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或孟加拉国的帕德玛大桥。此外,“一带一路”现在还包括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投资。
今年春节期间,中老铁路(磨丁—万象)段,客运员工与乘客合影留念。新华社发
“一带一路”倡议为建立伙伴关系、投资和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帮助中国的绿色企业投资于共建“一带一路”的150多个国家。其他公司可以从中国的最佳实践中学习,并获得最先进的技术。
封面新闻:面向未来,应对气候变化,您认为如何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您对中国在未来的全球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的角色有何期待?
索尔海姆:最重要的是在绿色领域进行相互投资,以共享技术和提供绿色就业机会。许多中国企业已在欧洲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大量投资。我们应该鼓励更多此类投资。在政治层面,各国领导人需要更多对话和交流。团结起来,我们就会强大,能够取得的成就不可限量,分裂则会削弱我们的力量。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应与欧洲等合作伙伴一道,引领人类走向这一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