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健康报官方微博


评论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生育事关千家万户。赣州市地处江西省最南端,地理位置特殊、文化传统独特、家族观念强烈,是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当前,赣州市人口依然保持正增长,但与全国总趋势一样,生育率下降速度快、降幅大。针对现实情况,赣州市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策,聚焦生育政策、服务、环境、文化4个友好,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让生育友好可感可及,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聚焦政策友好,在完善生育政策上主动作为

坚持高位推动。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健全人口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纳入市委深改委改革事项,连续3年将托育服务建设纳入民生实事。主要领导亲自推动,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赣州建设生育友好城市,并列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强化部门协同。市县各有关部门聚焦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在医保、住房、教育、托育、税费等方面出台相关生育支持政策,坚持引导、激励、投入一体推进,持续释放鼓励和支持生育的明确信号。

鼓励先行先试。对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坚持“一县一策”,多个县(市、区)正积极谋划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其中崇义、大余、全南、上犹4个县已相继出台二孩、三孩生育激励措施,在产假优待、生育奖励、购房奖补、入托补助、教育优待等方面予以支持。

聚焦服务友好,在强化生育保障上力求实效

健全人口服务保障体系。赣州市实现“出生一件事”联办,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儿童用药及时按程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公办养老机构医养签约和门诊医保结算实现全覆盖,为乡镇敬老院老人就医拿药和医保报销提供一站式服务。

提升优生优育服务能力。赣州市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县级公立妇幼保健院实现全覆盖,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7个,设置产前筛查机构61个,婚育一站式服务实现县级全覆盖。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赣州市编制普惠托育设施专项规划,先后投入各类资金7亿多元,推动建设18个托育综合服务中心、42个公办托育机构,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6个,普惠托位占比达79.4%。赣州市在江西省率先完成两类价格制定,实施普惠托育建设和运营补助,特别是2025年市级财政增加预算2000万元,用于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同时,赣州市印发用人单位办托工作方案,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等多种托育模式。

聚焦环境友好,在促进家庭发展上多点发力

聚焦减轻生育的机会成本,保障女性就业权益,赣州市开展女职工权益保护等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用人单位审查,规范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招录、招聘行为,鼓励、引导用人单位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探索“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生育妇女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为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公共服务。

聚焦打造“儿童友好”环境,赣州市开展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在社区、公园、学校、医院等实施适儿化改造,推动公共场所建设母婴室、儿童厕位及洗手池、儿童休息活动区等,11家儿童友好医院成为省级样板;促进儿童发展和保护,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聚焦文化友好,在营造婚育氛围上绵绵用功

赣州市充分挖掘培育新型客家婚育文化,以赣县客家博物院、南康家居小镇为基地打造江西省新型婚育文化宣传阵地,推动新型婚育文化进高校;开展家庭家教家风活动,组建“赣州市家庭教育学会”,出版《赣南家风故事》,上线“虔橙—赣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学习平台”,吸引120余万名家长参加学习。

同时,赣州市持续开展高价彩礼治理。如石城县全面推行婚宴“不收礼”,向符合条件的“零彩礼”“低彩礼”夫妻、岳父母提供旅游、体检、就业等优惠政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