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好好回味春节,元宵节又到了。
俗话说:“元宵三不空,新年不受穷。”
搞懂元宵节的规矩,给新年一个好的开始,这是每家每户要做的事情。
一个家庭,应该好好传承习俗,把家里的三个地方存满。
01
灯不空,向往“圆满”。
张灯结彩,是每一个元宵节必须做的事情。
诗人李商隐说:“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点灯的习俗,自古就有。很多才子佳人,在灯上还挂着谜语,大家比一比,谁能猜出更多谜底,在考验学问的时候,增加了智慧。
古代,女子在元宵节这一天,特批可以上街。因此这一天,又是遇到缘分的日子。
《喻世明言》中有一个故事。
宋徽宗时期,一个叫张舜美的才子,科举不中,很是郁闷。
恰欲元宵节,他到京城走一走,舒缓心情。看到热闹的街道,他随口作了一首词。
一个坐着轿子的女子,听到词,心生欢喜,马上探出头,和张舜美聊起来。
临别时,女子拿出一条丝巾,上面写着:“请待来年正月十五夜,于相蓝后门一会,车前有鸳鸯灯是也。”
张舜美苦苦等了一年,到来年元宵节,早早到约定的地方。也算是承受了考验。
来年,他们结为夫妻。
正所谓,灯初放夜人初会,梅正开时月正圆。
现如今,单身的人,元宵节出门,遇到缘分的概率,也是很高的。
元宵,最能够激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花好月圆,这就是一年的好兆头。
把家里的灯点亮,门口挂彩灯,也去参加灯谜活动,新年的开局就红红火火。
虽然家庭不会圆满,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憧憬圆满。只要心中有希望,人就不会迷茫,不会唉声叹气。
同时,元宵节,也意味着春节圆满收官了。一家人在灯下,吃一顿元宵,也是幸福的事情。
02
手不空,坚持“劳作”。
在农村,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开始下地干活了。
如果谁家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里,什么活都不干,会被当成懒汉的。
现在,种地的人少了,但是打工的人多了。还没有到元宵节,大家都开始上班,也拿到了开工的红包。
《增广贤文》中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到了元宵节,我们的手一定不要空,要拿起劳动工具。
我的老家,每到元宵节前后,就会举行“春风行动”的招聘大会。
不打算走远方的中年人,到招牌会上看一看,和一些工厂负责人交谈。能够拿到一些工厂简介,招工启事等。
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靠谱的工厂,也意味着过完年,生活就有了着落。
那些错过招聘大会的人,弄不好就要再等一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一个家庭,到了元宵节这一天,一定要对每一个人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总。看看谁,还没有找到工作,还沉迷在春节的吃喝玩乐里。
千万要避免家里,出现一个懒惰的人。要懂得,一粒老鼠屎,毁掉一锅粥。
手里要满,也就意味着家里每一个人有了工作,每一个人都开始干活了,每一个人都用双手去抓收入。这样的家庭,就不愁不富。
对于家庭有孩子读书的情况,就告诉孩子,劳动的工具,就是“一支笔”;马上就要开学了。
到了元宵节,就要看看寒假作业写了吗?都写对了吗?及时把作业完成,也积极动手写文章,不仅学习态度端正,还寓意新年新进步。
03
心不空,积极“谋划”。
古人云:“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直穷。”
很多家庭,一年到头都很忙,收入也不少,但是到了年底,还是两手空空。
也有一些家庭,大家都劳动,但是重复劳动的情况很明显,导致效率不高。
到元宵节这一天,大家一起谋划一整年的工作,一整年的收入分配,一整年的劳动分配等。这样,就起到了合作共赢的作用。
我的同学老张,有三个兄弟。
每到过年,家里开一个会议,每个人都说新年的打算。
三兄弟,有人在老家种地,照顾父母;有人开工厂,狠狠赚钱;有人在县科局上班。
上班的人,可以提供很多政策信息,让开工厂的人,可以节约一些开销,得到一些贴补;开工厂的人,会把一部分钱带回家,承担老父母的养老开支。
一家人多年谋划,现在个个都有房子车子,孝道也被大家点赞。
作为小家庭,小夫妻在一起,也要谋划。谁管钱,如何花钱,如何节省;工作上,要如何搭配。一些生活的细节,都有计划,就每一个月都有剩余了。
一个家庭,每个人的心中要有计谋,对于家庭的财产,要心中有数。
04
闹元宵,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庆祝,还是生活的学问,从春节走向春天的拐点。
唐伯虎说:“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过了元宵,春风就会拂面而来,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抓住新年的机遇了吗?
千万不要只是闲逛,等热闹散去,才发现周围的人都赚钱去了,自家还一无所有。
把家里的三个地方填满,春风里,家庭万事如意,进财进宝。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