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市教育局召开鼓足干劲抓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动员大会,围绕抓好全年各项工作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市进行动员部署。那么,这场教育系统的“新春第一会”到底传递了哪些信号?青岛教育在今年又将在何处发力呢?
谋新篇教育第一会透出这些信号
在鼓足干劲抓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动员大会上,市教育局确定了接下来的四大工作方向,要求全市教育系统推动各项工作早安排、往前赶,确保全年工作“开门稳、开门红”,也为实现教育强市建设良好开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抓好上级重大部署的落实方面,青岛教育将落实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突出抓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改革、新型足球学校建设改革等国家级试点任务,积极争取省级改革试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在前、挑大梁,打头阵、当先锋。落实全市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精神,把抓项目作为抓工作、抓发展的方法论,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用项目思维来抓落实。进一步强化“三争”的敏感性和主动性,有的放矢争取资源。
抓好年度工作要点的落实方面,逐条细化重点任务,责任明确到个人、具体到时点,加强工作推进的计划性,狠抓工作调度,确保所有任务圆满完成。
抓好教育强市规划编制工作方面,进一步学习取经、放大视野、打开思路,把教育强市规划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研究透、制定好、抓到位。
抓好高三教育教学工作方面,认真梳理期初调研发现的问题,加强对学校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抓实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来时路扩优提质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市教育局通过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行动计划,创新推出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等创新举措,走出了一条扩优提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为青岛教育持续向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元韶在2024年“三民”活动时介绍,过去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的青岛主城区北部、东部等区域涌现出一大批新优质校,已经成为市民高度认可、向往的热点区域,“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在青岛已经成为现实。青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和优良率均居全省第一,校园足球、校园篮球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具体来说,青岛近三年新建改扩建学校228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183所,有力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幼有优育突破、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特色高中创建等攻坚举措,幼儿园公办率、优质率大幅提升到63%、90%;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5%,近几年新启用的107所中小学全部建成优质校,53所强校提质试点初中办学质量显著提升;青岛二中、五十八中新校区建设有序推进,7所高中迈入省级特色行列。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青岛现代职教中心学校一期主体完工,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和特色专业分别达到10所、38个,全市五年制高职试点学位达到8000余个,相当于新增2所高职院校。
聚焦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青岛组织校长、教师赴高校高端研修,赴先进地市跟岗培训,区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达2.2万人,占全市专任教师的1/6,齐鲁教育名家、齐鲁名师名校长、省特级教师等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教育保障也更加有力,两年统筹教师编制达到7000余个,优质师资达到1.76万人。
实施幼儿园长幼随学政策,推动265所幼儿园提供托位超过1万个,在全省率先推进幼儿园延时托管试点,中小学校内课后托管已覆盖260余门课程,在解决家长接送困难的同时,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新平台。此外,青岛在中小学全面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推动各个学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后30%学生学业提升两翼突破,小学、初中教学质量显著提升,高三教学质量在全省第一方阵中稳中有升、再创新高,更多的学生进入理想高校就读。
开新局推动青岛教育迈步新台阶
随着全市教育系统“新春第一会”召开,标志着新的一年教育工作的序幕正式拉开。记者了解到,市教育局已经划定2025年工作重点,在全环境立德树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扩优提质等多个关键领域发力,推动青岛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记者了解到,今年青岛计划优化中小学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推动开工、续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高3个百分点。实施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校园足球培养及竞赛体系,支持学校发展校园篮球、足球等特色。扎实推进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专项培养计划,争创省级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特色学科。加强科学教育,开齐开足实验课程,提升课后服务科技类课程比例,打造海洋教育等特色,试点科学教育贯通式培养。
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优化幼儿园结构和布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6%。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推进托幼一体化管理。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全市优质园占比达到90%以上,镇街中心园100%创建为省级示范园。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快建设青岛二中东校区、青岛五十八中北校区,启动科技高中建设,争创一批省级特色高中和特色学科基地校。优化集团化办学布局,全市薄弱义务教育学校100%纳入集团化办学,县域公办普通高中100%纳入结对帮扶。
青岛将优化全市职业院校空间和专业布局,统筹青岛职教园一期入驻办学,推进职教园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推动全市中职基本办学条件100%达标。继续支持高水平中职学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推动青岛健康科技职业学院招生运行,支持高职院校开展“双高”建设。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和职普融通试点。
推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上,青岛将深化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青岛)等高校校地共建,支持康复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推进上合经贸学院筹建工作,支持在青高校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同时,高水平推进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青岛上合学校等国际化学校建设,进一步打造青岛“上合教育”品牌。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动海外“班·墨学院”建设。
青岛将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进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数字赋能教师发展,完善名师晋级研修机制,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提升教师学科能力素养。启动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低年级“贯通教学”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尖兵教师系统培养和考评工作。加强班主任、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探索职业教育教师校企双培养制度。此外,青岛还将培育智慧校园100所,打造智慧高效课堂、校园管理和教育治理等场景应用50个;推广幼儿园延时托管服务;优化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实施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保障提升工程,升级完善95所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设施设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