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了,天气也一天天地暖起来了。有道是“春季多养肝,一年病不沾”,立春之后也是一年当中最适宜养肝的黄金期。《黄帝内经》记载:“肝者,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肝一旦代谢不正常,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心、肺、脾、肾等器官。与此同时,肝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器官,喝酒、熬夜、生气、喜食肥甘厚味等现代人常见的“通病”,非常容易让肝受损,从而使其不堪重负。想要肝好,立春后,远离“2黄”,常吃“2绿”!


远离“2黄”

1.油条

油条通常是用面粉经过油炸制成,其油脂含量较高。过多摄入油脂会使人体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消耗,多余的热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其中一部分会在肝脏内堆积,导致肝脏脂肪变性,增加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长期大量食用油条,肝脏持续处于脂肪代谢负担过重的状态,可能会引发脂肪性肝炎,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在油条的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在高温油炸时,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同时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2.咸菜

咸菜通常含有大量的盐分,人体摄入过多的盐后,会使体内的钠含量升高。为了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肝脏需要参与对多余钠的代谢和排出。长期大量吃咸菜,会使肝脏持续处于高负荷的代谢状态,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咸菜在腌制过程中,由于细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肝脏中的一些酶会将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等物质,这些转化过程会增加肝脏的工作负担。如果长期大量摄入亚硝酸盐,肝脏的代谢压力会不断增大,可能会导致肝脏细胞功能受损。


常吃“2绿”

1.荠菜

荠菜性凉,归肝、胃经,具有清肝热的功效,能清泻肝经之火。肝热得以清除,就可以使眼睛得到滋养,缓解因肝热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症状,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间接维护肝脏与眼睛之间的生理联系,保证肝脏功能在目窍方面的正常体现。

常见的吃法是用荠菜包饺子或馄饨,将荠菜洗净切碎,与肉馅混合作为馅料,味道鲜美;也可以做荠菜豆腐汤,将荠菜与豆腐一起煮,营养丰富;还可以清炒荠菜,简单又健康。


2.菠菜

老话说 “春吃菠菜赛人参”,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可润燥,能够清除肝脏中的邪火、滋养阴血、生津润燥,像一些朋友肝血不足,出现了:视物模糊、干涩、肢体麻木、失眠多梦、难以安睡等不适,平时多吃点菠菜还是不错的。而且,它维生素A以及叶酸、叶黄素含量也不容小觑。对于保护视力、预防黄斑眼底病变、辅助控糖、降脂都很有帮助!

菠菜可凉拌、清炒,还可做汤,如凉拌菠菜、菠菜炒鸡蛋、菠菜猪肝汤等,都是营养又护肝的做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