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25日,与许世友并称为“山东双雄”的开国上将王建安告别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在家中悄然逝世。

身为开国上将王建安去世后竟没有一个人前来吊唁,王建安的儿子还哭着说道:“我父亲活着的时候都没有进过医院,没想到死后却送到医院了。”

王建安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参与并指挥过多场著名的战役,1956年他还被单独授衔。

然而,戎马一生的王建安为何逝世后竟没有人前来吊唁?



王建安出生于湖北黄安的一个贫困家庭,幼年他以乞讨为生,14岁给地主放牛,屡遭凌辱,1924年10月,王建安放火烧了欺压自己的地主放子,然后前往武汉当兵。

因对旧军队的恶习不满,王建安于1926年逃回家乡,召集了60个贫苦农民建立一支武装,不久与中共黄安先地方组织取得联系,1927年王建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此后,王建安历任中国工农革命鄂东军副班长,先后参加夜袭杨家寨,伏击杨平口,夜袭花园等战斗以及黄安战役等。

1932年12月,王建安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政委,参加了反三路围攻战役,并于1933年升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委,在宜达战役中,王建安指挥部队一举摧毁地堡里川军第一师范防地。

在反六路围攻中,师长汪烈山阵亡,王建安集师长,政委于一身,出色地完成任务,被红四方面军总部首长称为“军政双全”的指挥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7月,豫东战役胜利结束后,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正在酝酿攻打济南的方案,中央军委决定尽快拿下济南,并召王建安来西柏坡面谈,听听前线的意见,再做出具体部署。

王建安匆匆赶到西柏坡,毛主席指示他和许世友一起战斗,王建安在1937年和许世友曾有过争执和“疙瘩”,但是这次攻打济南,王建安丝毫没有犹豫,甘愿给许世友当副手,他当即站起来向毛主席表态:“请主席放心!我一定协助许世友同志打好这一仗!”

而王建安和许世友强强联手,仅仅八天时间就打下济南,活捉王耀武,新中国成立后,王建安任沈阳军区副司令,1961年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73年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长期担任副职,但他没有怨言,任劳任怨为党工作,为此,王建安从不在意,叶剑英元帅曾深情地夸赞道:“建国以来,王建安同志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

然而这样一位戎马一生的开国上将,逝世后却无人吊唁……



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病逝,党中央对王建安作出高度评价:“他是一位很有军事才能的指挥员,是一位党的观念强的优秀党员,是一位艰苦奋斗,勤勤恳恳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一位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的优秀领导干部。”

在去世不久前,王建安同夫人牛舆情以及工作人员一起看电视,当他看到一位外国政府首脑的葬礼时就说:“现在,我们有的追悼会越开越大,花圈越送越多,在人力物力上造成很大浪费,我死了以后,就不要开追悼会,不要送花圈,把骨灰撒在老家的土地上肥田。”

在自己的病重的时候,他又多次说过类似的话,所以,王建安去世的当天,牛玉清就向组织上反映了王建安生前的嘱咐,建议按照他的遗愿办。

几个孩子从外地赶回来之后,他们开了个家庭会,最后形成了五个“不”:第一,不开追悼会,第二,不送花圈,第三,不组织向遗体告别,第四,不通知生前好友,第五,不请负责同志护送遗体火化。

一个月后,当几位老战友,老部下得知王建安一个月前已经离去的消息,都为之震惊:“建安同志什么时候去世的?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啊?”

王建安的老战友,老部下,大家互相追问,回答都是三个字:“不知道。”



大家最后一致抱怨王建安的爱人牛玉清,为什么没通报一声,8月4日,《解放军报》以《赞丧事新风》为题,发表评论员文章,赞扬中央均为顾问王建安和他的家属办丧事一切从简的高尚情操。

去世后,他的遗体被送往301医院,这也是为了医学研究,牛玉清说道:“这是替他完成生前未了的心愿,即便历史,也要为人民做事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