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下午,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电影《哪吒2》票房达到83.91亿元,超越电影《美国队长3》票房,进入全球电影票房TOP29。
至于钱嘛,仅仅上10天时间,已达80多个亿,那钱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直叫人垂涎欲滴。这不?就有一些影院动起了歪脑筋——偷票房,据说损失可能高达几千万。
2月9日,青海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观影《哪吒2》时收到影院手写票,票面缺失影厅、时间等关键信息,质疑影院存在偷票房行为。
不过中国的市场规律就是:一个东西火了,谁都会来揩把油。不仅有录屏卖盗版的,还有用哪吒引流的,现在连电影院也开始偷票房了。
可能很多人会问,票房就是电影院卖的,他们怎么偷自己?
可能有些朋友还不太清楚,什么叫偷票房?简单来说,就是影院在售票时搞些不正当手段,把本该属于一部电影的票房给藏起来、改了或者算到别的电影头上。以下是一些偷票房的“常规套路”:
偷票房本质是影院通过非法手段截留票款,让本该分账给片方的钱流入自己口袋。根据网友举报和行业通报,《哪吒2》被偷票房主要有以下几个手段:
1、捆绑销售“假分账”
影院将电影票与高价零食、周边捆绑销售,票价部分按低价录入系统(比如票面显示40元,实际售价80元),差价部分被影院私吞。这种方式既压低票房数据,又增加了影院利润,一般人很难觉察。
2 手写票“逃系统”
据青海一个网友爆料,自己买的《哪吒2》电影票是手写票,影厅、时间、座位号均为人工填写。这类票不通过正规票务系统打印,票房收入直接进入影院账户,不计入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属于典型的“偷票房”行为。
3. 虚假票务数据“瞒天过海”
通过篡改场次、虚报空座率或伪造退票记录,让实际收入与上报数据出现偏差。例如,某场次实际售出100张票,系统仅显示50张,剩余票款被影院截留。
4. 高额服务费“坐地起价”
比如,影院与平台协议规定收取3元的服务费,其中1.5元,分给平台方,1.5元分给影院,都不参与票房分账,只计入总票房。而这种自设服务费的情况,超出3元的部分,很可能全部归影院所有。
5.正规票看了个“假哪吒”
23年国庆档上映了一个《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乍一看,还以为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巅峰续作,结果进电影院看了半天才发现,李逵成了李鬼,哪吒成了哪托,令人哭笑不得。
豆瓣上有网友发帖说:“哪吒停了300家影院密钥,因为被偷票房,损失了几千万。”好家伙,这消息一出,大家都惊掉了下巴。
不过很快,资深电影博主“电影温特”出来辟谣,说实际只有几十家影院因为偷《哪吒2》票房被停密钥,不是300家那么夸张。从灯塔专业版数据能看到,1月31号到2月9号,全国排映《哪吒2》的影院少了65家,估算下来大概有60家影院是因为偷票房被停了密钥。
若一家影院偷取10万元票房,片方可能损失约4到5万元(按分账比例计算)。全国共有16000多个电影院,若有十分之一的电影院偷票房,片方的损失就可能有几亿。
有的人可能觉得电影院偷票房对观众的直接影响应该不大,无论拿什么票去看,电影是一模一样的,但偷票房行为把行业生态搞坏后,会削弱优质内容的回报率。长此以往,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观众以后观看的电影质量肯定也就随之下降了。另外,偷票房是违法所得,基本不会上税,对国家的税收也是一大损失,这是直接影响全体国民的。
像《哪吒2》这种热门电影,片方肯定会对票房数据格外关注。如果发现有异常,就会派人去实地核实。一旦确认有偷票房行为,就会暂停该影院的密钥。这其实也是片方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毕竟,电影的票房收入是大家辛苦赚来的,不能让一些不良影院钻空子。
其实,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如果发现影票异常,也可以向电影官微或官抖举报。片方会对照第三方数据进行核实,如果确认有偷票房行为,就会采取措施。所以,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如果发现不对劲,一定要及时举报哦!
毕竟,《哪吒2》的胜利,也是观众的胜利。最后,祝我们的吒儿早日破百亿!
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