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聚集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以灵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就业群体,内蒙古通辽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积极整合各方面力量资源,紧紧围绕新就业群体需求,积极打造“暖沁驿站”,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走进通辽市科尔沁区红星新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暖沁驿站,空调开得室内暖烘烘的,约64平方米的房间里,配置有休息椅、医药箱、雨伞、充电宝租赁等便民服务设施。
“我们经常风里来雨里去,有了‘暖沁驿站’,每次在附近取餐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歇一歇,能热饭能充电,特别方便!”外卖骑手佟宝龙深有感触地说。
正在暖心驿站休息的外卖小哥。张珠海摄
通辽市科尔沁区作为通辽市的主城区,目前新就业群体约3000人。科尔沁区委社会工作部通过走访调研,掌握城区内外卖骑手、快递员日常集中活动区域,围绕新就业群体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充电难等需求,充分利用居民小区现有社区办公用房和物业服务企业场地等资源,按照“大小适中、位置适宜、符合需求”的思路,布局建立红色暖沁驿站,让新就业群体累了能歇脚、闲时能充电、心烦能倾诉、有事找组织。
去年以来,通辽市依托暖沁驿站的阵地服务功能,引导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亮身份,参加党员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体、参与整治辖区环境卫生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普法、交通安全、防电信网络诈骗等宣传,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安全意识与守法意识。
通辽市科尔沁区坚持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利用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工间休息等碎片时间,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阅读更加“有声有色”,用游戏、探讨、交流的方式带动党课气氛,让学习教育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使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红色文化”在新就业群体领域落地生根。
暖心驿站里备品充足。张珠海摄
目前,通辽市共有暖心驿站、暖“沁”驿站等各类驿站350个,这些驿站广泛分布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小区物业、加油站等地,靠近快递网点、外卖配送集中区域以及货车司机频繁出入的物流园区周边,让新就业群体能便捷使用。如今,在通辽市的大街小巷,一个个驿站“连珠成串”,辐射、惠及更多新就业群体,贴心服务,不断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王凡琦、高婷婷)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