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豪车界的“常春藤”是哪一个,答案非保时捷莫属,自从2015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后,便一直都是富豪们的心中“爱车”,牢牢占据了销量榜前列。

尽管国外的豪车品牌出名的很多,可唯有保时捷在中国,秒杀了一众欧美“老乡”。

然而,随着全球消费降级的风大吹特吹,保时捷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以前无往不利的销冠,卖不动了。



似乎中国富豪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另外新能源的出现,无疑给了豪车们当头一棒。

且保时捷内部也不太平,表面上是内部换血,实际上跟中国市场销量下滑脱不开关系,尤其是对比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市场的保时捷销量尤其不好看,下降的很严重。

如火如荼的购买狂潮退却后,在去年只剩下了不足三万辆的销售额,难怪保时捷总部慌得一批。



为什么中国的富豪们不爱保时捷了?保时捷销量下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1. 跌落神坛

保时捷曾几何时,是无数男人的梦想,不少人做梦都想拥有一辆保时捷,可以说当年保时捷的口碑好评如潮。

富豪们自然换车无压力,对保时捷的热爱溢于言表,飞速上涨的销售总量,就是富豪们爱得深沉的表现。



岂料保时捷长虹的命运,在24年戛然而止,销售量呈直线下滑。

特别是上半年,数据惨的一塌糊涂,不只是中国,其他国家也略有下降,但唯独中国市场的数据最差。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是保时捷,其他品牌的豪车同样不吃香了,好比宝马、路虎,销售额均清一色的不理想。



难道中国富豪们不喜欢豪车了?其实不然,近几年,富豪们的撒钱思想得到了转变,不再追求吸引眼球的肉眼炫富。

反而低调起来,花出去的钱也讲究每一分花在刀刃上,车子的选款自然偏向不张扬那一类的。

此外,性能成为了首要入眼条件,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新能源的强势入场,都给了国外豪车们不小的打击。



眼瞅着业绩一滑再滑,保时捷不得不做出挽救措施,硬着头皮闯进了降价领域。

关键保时捷下调了价格,要知道,豪车可是从来不便宜的,下调价格无异于“屈尊降贵”。

在优惠的加持下,一些保时捷的车型,售价直接下调了50万,由此可见,保时捷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除了价格下降外,保时捷还在利率、补贴上玩出了花,看得出总部很急,不过要问保时捷的车子,哪一款“实惠”的力度更大,Taycan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讲道理,Taycan的价格并不便宜,整体下来妥妥的百万没跑了,即便裸车的价格只有80万左右,可个性化的一些选配,林林总总下来,也得百万起跳。

奈何折扣加入后,Taycan的价格直接被砍,如今实际支付下来,仅仅需要70多万。



虽然Taycan便宜了,但作为电车,保时捷一直有在用心提升每一款车,Taycan出新车后,各方面明显得到了升级,本以为会引来一片大爆,结果销售依旧不理想。

除此之外,卡宴、“911”系列的优惠都维持在10%左右Macan的价格堪称“不要钱”,居然到了44万起步。

眨眼间,保时捷这个奢侈品,变成了亲民品,有点能力的中产家庭,即可收入囊中。



卖出去的少,保时捷的库存就多,没有哪个商家会不清库存的,保时捷也不例外。

于是为了清库存,保时捷让中国的经销商进货力度加大,增加库存,好家伙,明明保时捷的销量飞快下降,不管是纯电车还是其他车型,数据一片愁云惨淡。

这样的行情还要让中国经销商加大库存量,直接压力拉满,久而久之,大家自然不乐意了。



矛盾一触即发,中国经销商直接拒绝进货抗议,显然保时捷已经不是神坛之子了。

2. 豪车不香了

大环境的不景气,明显无孔不入,首先是奢侈品们销量下滑卖不动,其次是超豪华的豪车们,迎来了冷遇。

按理来说,这是从没有过的,超豪华汽车一直都站在金字塔顶端,接受其他奢侈品的仰望。



谁都会担心销量,但唯独超豪华不需要,豪车已经是难得的了,更何况是超豪华。

再加上保时捷一直以来,十分注重车子的品质,没有偷工减料,也没有为了降低投入更换其他设备。

因此保时捷在超豪华品牌中,名声与受欢迎度,杠杠能打,可惜大环境的因素,令超豪华汽车体会到了“人间疾苦”。



销售量不断下跌,很快就跌破了眼镜,于是心照不宣的降价开始了,奔驰、宾利、劳斯莱斯,通通进行了价格战。

无奈的是,降价措施并不适合保时捷,非但没有挽回市场,甚至愈发没眼看。

好巧不巧,保时捷也晚到一步,国内的新兴车辆纷纷上线,占据了消费者的目光。



保时捷登场属实不凑巧,另外科技的发达与汽车相结合,博得了消费者的欢心,譬如小米,销量十分喜人。

价格并不贵,但安全与科技却是双保险,品质上值得信赖,技术上令人眼前一亮,且消费者们不再是追求品牌。

销量的不理想,终于让中国区的CEO被更换了,新上来的CEO大刀阔斧的整改,价格优化,跟经销商友好来往,都成了保时捷的首要目标。



3. 辉煌过去

保时捷的巅峰时期能有多牛?在中国市场连续六年都是豪车销量的排行榜,可谓是长虹冠军。

其实保时捷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并不理想销售量低得惊人只有几十辆,还是后期知名度打开后,才引起了狂热购买潮流。

尽管保时捷当时在中国占据了销量龙头,可也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产化。



毕竟中国市场是最大的客户,国产化还是很有必要的,奈何保时捷对待这个问题相当踌躇。

当其他豪车国产化时,保时捷依然在观望,主要原因就是保时捷产量小,想要国产化,就得用销量总额来说话。

如今看来,国产化遥遥无期,豪车降价这个行为说实话并不好看,有损品牌的形象,一旦降价,就会给人一种不值钱的感觉。



所以不少豪车后期都反悔了,果断退出了价格战中,并接连提升车辆的售价。

保时捷的转型道阻且长,它已然跌落了神坛,想回去恐怕要费一番功夫了。

信息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突发!保时捷中国业务换帅,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下滑33%,曾陷经销商“逼宫”风波
中华网:上半年销量暴跌33%,保时捷在中国凉凉了?新买不动了
产业新闻频道:中国市场表现低迷,消息称保时捷Taycan因销量下滑而减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