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不是签署政令“退群”、对别国发起制裁,就是发表一系列惊人言论,没少引发美国内部与国际局势动荡。
因此,对于特朗普的一系列出招,不仅白宫官员感到“疲惫”,就连美国媒体都感到目不暇接,纷纷发出“特朗普能不能休息一天”、消停一会的恳求。
然而,白宫官员与美媒的恳求还没得到回应,又发生了3件与美国密切相关的大事,特朗普这回可能失算了。
第一件事,美国“退群”失败?特朗普这回闹笑话了。
2月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白宫时,特朗普签署政令,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据悉,这次特朗普第二次退出该组织,上一次是在2019年,“退群”理由是认为人权理事会对以色列存在“区别对待”。因此,这次特朗普当着内塔尼亚胡的面宣布“退群”决定,还是旨在增进美以两国的关系。
但没想到,特朗普宣布“退群”没几天,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7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表示,由于美国在该组织的任期早在2025年1月1日就到期了,因此美国已经不算是人权理事会成员了,所谓的“退出该组织”的决定,并不具备效应。
也就是说,美国其实早在2个多月前就已经“被动退群”了,这次特朗普签署的“退群”政令,实际上是无效的,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算是“退群”失败了。
并且,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此番表态来看,显然也接受了美国“退群”的结果,并且已经不再对特朗普政府重新“加群”抱有期待了。
毕竟,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退群”了,此前退出的“群聊”,几乎都没有重新加回去的先例,并且这也不是特朗普第一次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了。
或许,等到特朗普的总统任期结束后,下一任美国总统上台,美国才有望重新“加群”。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不论美国是否“退群”成功,其与联合国的关系也将进一步降温。
尤其是,联合国此前还表示,美国至今还欠联合国大约28亿美元的款项没有支付,按照特朗普一贯主张的“美国利益优先”政策,这笔钱大概率是不会还了。
届时,联合国会不会根据规定,取消美国在联大的投票资格,也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可见,特朗普上台不足一个月,就引发了国际局势剧烈动荡,接下来的总统生涯里,估计会做出更多“出格”的举动。
然而,正当美国持续“退群”之际,美伊关系也迎来了新动向。
第二件事,敏感时刻,伊朗公布新航母,美伊发生全面冲突的风险上升?
7日,伊朗军方为该国第一艘无人机航母举行了揭幕仪式,该航母名叫“沙希德·巴盖里”,起降跑道长180米,可搭载数个不同功能、不同型号的无人机编队,同时还配备战斗舰艇和直升机,并且该航母作战半径为2.2万海里,可进行远洋航行,并在海上驻扎一年无需加油。
很显然,在当前如此敏感且紧张的背景下,伊朗突然亮出新航母,即便只是无人机航母,也是一个很不寻常的举动。
在这之中,至少3个观察点不容忽视。
1,伊朗此时“亮剑”,显然矛头直指美国。
就在前几天,特朗普表示,他已经签署了关于恢复对伊朗“极限施压”政策的指令,得到国会通过后,就将正式实施。
而在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美国不仅退出了“伊核协议”,还启动对伊朗的全方位“极限施压”,双方甚至一度爆发冲突。
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宫,又重启对伊朗的极限施压,而伊朗则做出了“亮剑”之举,无疑加重了美伊两国之间的火药味以及爆发冲突的“风险”。
2,这并非伊朗近期第一次亮剑。
2月3日,伊朗宣布成功试射了一枚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新型反舰巡航导弹,并强调该导弹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如果发射,将给中东地区的美军舰艇“带去噩梦”。
并且,当时伊朗还宣布了一个新的地下导弹库,强调其中储存了大量不同型号的导弹。
更别提,伊朗还拥有了高超音速导弹,而此类武器,美国至今一款也没有,如果伊朗使用该导弹对中东地区的美军航母、军舰发动袭击,美军将很难抵御。
可见,如今的伊朗,已经不是4年前的伊朗了,特朗普若恢复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不仅难以取得成效,还可能适得其反,给美国带去更大的威胁和损失。
尤其是,特朗普上一次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措施,也没有取得成功。
3,对于特朗普重返白宫一事,伊朗在“亮剑”之前,其实多次释放了缓和信号,例如伊朗强调不寻求拥有核武,并愿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对话。
但直到现在,美伊双方都没有进行接触。这对当前美以关系来说,显然是一个很不乐观的信号。
因此,在伊朗不断“亮剑”的情况下,美国究竟还要不要继续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措施,加剧美伊关系的剑拔弩张,特朗普的确得三思了。
然而,正当伊朗向美国频繁“亮剑”之际,默克尔突然重出江湖了。
第三件事,特朗普或要失望了?默克尔罕见替拜登发声,俄乌局势或再生变数。
6日,法新社报道称,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出席一场公开活动时,就俄乌局势发表了言论,提到“西方应确保俄罗斯不会赢得俄乌冲突”,并支持德国现任总理朔尔茨关于不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导弹的决定,同时还称拜登政府在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时,关于“提供哪些装备”和“不提供哪些武器”的过程是非常谨慎的,她对此表示支持。
从默克尔表态来看,她与以往一样,依旧支持西方援助乌克兰,并且对拜登政府的援乌决定表示肯定。
而与默克尔主张相反的是,特朗普多次强调,拜登向乌提供先进的远程武器并允许乌军使用这些武器打击俄本土目标是一个“糟糕的决定”。
如今,特朗普上台,主张“快速平息俄乌冲突”,并且可能会暂停或大幅减少对乌军援,相当于是对拜登政府此前的援乌政策“推倒重来”,而默克尔此时替拜登发声,很可能会给俄乌局势增添新的变数。
而这,又何尝不是美欧双方对俄乌局势存在分歧的体现之一呢?
不难料到,在西方内部存在分歧的情况下,俄乌局势要想顺利、平稳落幕,恐怕并非易事,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何时能平息,依旧存在未知数。
但不论如何,还是祈祷俄乌冲突能早日平息,和平尽早归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