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项目现场主体结构基本完工。人民网记者 林洛頫摄
人民网常德2月11日电 (记者林洛頫)“大家要确保整个轴承都刷上机油进行润滑,让转子与定子在对接过程中严丝合缝。”近日,走进常德澧水边的艳洲枢纽工程项目现场,水电站内机电班组安装负责人曾学军正指挥安装人员对发电设备进行组装。
2025年春节刚过,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运投公司”)所属澧水石门至澧县航道建设工程——艳洲枢纽工程项目就迎来了复工,百余名不同工种的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作业,整个项目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作为湖南省在建水运项目中涉及专业最多、建设条件最复杂、低水头枢纽改造难度最大的“硬骨头”工程,艳洲枢纽工程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全力推进船闸机电安装、泄水闸调试及电站机组并网等关键节点任务,确保2025年3月底实现首台机组发电。
为全力做好年后项目复工复产工作,项目建设管理团队提前谋划,针对作业人员属地分散,节后人员思想松懈、人员汇集缓慢等特点,春节前即与各分包单位核对施工计划,明确人员进场计划及时间,提前储备相关物资材料。
大年初八(2月5日)艳洲枢纽工程项目迎来复工复产,全员培训成为了项目首个任务。项目全体管理人员提前到岗,按照“六个一”要求(一次安全公开课、一次全覆盖安全教育培训交底、一个复工复产方案、一次全面复工检查、一次安全生产服务、一个应急处置方案),做好复工安全条件核查和防风防寒防滑防冻等措施。
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单位对项目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检测保养,并对返岗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组织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多措并举,为项目复工复产筑牢安全屏障。
“艳洲枢纽工程项目已进入最后扫尾阶段,业主单位初八就联合各参建单位组织召开复工复产专题部署会议,系统谋划、周密部署复工复产各项工作,明确机电安装、围堰开挖、泄水闸弧门安装及调试等关键线路的时间和任务,压实各单位各部门岗位责任,确保复工复产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中交二航局艳洲枢纽项目常务副总经理曾敬龙介绍道。
作为交通运输部和湖南省“十四五”水运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艳洲枢纽工程项目包括船闸、电站、泄水闸、交通桥等结构部分,因这些控制性工程全部集中在澧水河右侧,导致施工场地小、交叉作业多,极度考验项目管理与协同能力。
对此,中交二航局艳洲枢纽工程项目副经理兼常务副总工熊英建指着项目的不同部位对记者介绍:“我们在项目施工上进行了多项创新及新工艺的首次使用,其中首次应用无封底的水中大规模混凝土预制套箱围堰施工工艺,规避了传统钢套箱拼装工艺复杂、周转成本高的劣势;并优化上下游土石填筑围堰、实施3D建模+定制钢模,有效节约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
据了解,2024年艳洲枢纽工程项目建设高峰期有600多人、20多台大型设备同步施工,项目指挥人员基本是每天早中晚根据施工进度及时召开协调碰头会,确保项目作业面的工序衔接、工种配合、机械设备调配不出差错,施工进度按预定计划稳步推进。
顺着建好的桥梁走上船闸连接通道,来自安徽的桥面施工人员金忠正在和工友们一起进行桥体的施工,他表示:“初八从老家开车赶到项目现场,进行了多项复工复产前的培训教育和技术探讨,我们班组争取在3月初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为项目整体完工贡献一份力量。”
此时,位于项目河床底部的泄水闸闸墩中间,5孔泄水闸的弧门都已安装到位等待焊接,益阳安化人尹小刚正进行焊接前的准备工作,他笑着说:“闸门内外两边都需要焊接,相比其他项目还是有一定难度,但他和工友们都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一定能按时按质完成。”
在整个项目工地走上一圈,可以发现100多名工友身着工作服、戴好头盔各司其职,按计划进行金属结构安装、电气设备安装、桥梁支架拆除等各项工作,处处都在抢抓黄金施工期,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艳洲枢纽工程建成后,澧水航道将由现状300吨级提升至1000吨级,船闸年通过能力达2420万吨,较原有通航效率提升3倍以上。据测算,航道升级后石门至洞庭湖段物流成本可降低30%,带动沿线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年产值增长超50亿元。
同时,项目也将助推常德市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推动石门、临澧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促进澧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澧水沿河产业布局。相关人员表示:“澧水高等级航道不仅是条‘水上高速’,更是湘西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黄金通道,将强力助推湘西北经济高速发展。”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在协调作业。人民网记者 林洛頫摄
施工现场钢支架等待拆除。人民网记者 林洛頫摄
施工现场吊机正在作业。人民网记者 林洛頫摄
施工人员正在安装机电设备。人民网记者 林洛頫摄
5孔泄水闸的弧门安装后等待焊接。人民网记者 林洛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