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身在广东的曾慎其老奶奶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拆开一看,竟然是一本普通的杂志,正当她疑惑之时,一篇文章引起了她的注意。
仔细阅读过之后,她竟猛然发现自己失踪多年的儿子竟是国家的功勋人物,这让她既兴奋又惊讶。那么,她口中的儿子是谁,为什么会失踪这么多年呢?
1、30年后的团聚
新中国建立之后,为了发展我国的各项科研事业,不少有才之人都被当作特殊人才送去进行保密项目的研究,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不能离开工作岗位。
当然,也有的人十分幸运,能在完成保密工作之后出现在人前,与家人团聚,曾慎其老奶奶的儿子就是这其中一位。
只不过在当时,她并不知道儿子的去向,只能在家里经历漫长的等待。她坚信,自己的儿子只是失踪,有一天一定会回来的。
幸好,这一天她等到了。在1987年的一天,身在广东的的曾慎其老奶奶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竟然塞着一份杂志。
翻开杂志内页,一篇篇幅巨大的文章暴露在眼前,读着读着她越来越觉得熟悉,猛然说了一声:“这不是我的三儿吗?他还活着!”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曾慎其老奶奶忍不住的激动,并在之后的每一天在家门口等着这个三十多年未曾谋面的儿子。
而这个未曾谋面的儿子就是近日与世长辞的我国核潜艇设计总工程师黄旭华老先生。那时的他已经初步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并退居二线,可以和家人团聚。
所以,他才立刻向家里寄来了这封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常年不在母亲身边的愧疚之感。几日之后,曾慎其老奶奶就在自己的家门口等来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还没到家门口,黄旭华院士就奔跑着来到了母亲的身边,一边满眼含泪一边说:“娘,不孝子回来看你了。”
时隔多年,黄旭华一家人总算能够团聚,他的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同时,我们也从黄旭华的口中和那本杂志里知晓了他这三十多年的去向。
2、无私的功勋人物
从刚建国时的百废待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腾飞,我国的军工事业得到了肉眼可见发展,而这些成就与黄旭华院士这样的国家栋梁是密不可分的。
1924年,黄旭华院士出生于广东汕尾的一户医生家庭,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儿子,父亲便按照族谱给他取名黄绍强,也就是后来的黄旭华院士。
由于父母的特殊职业,黄绍强从小就在各方面被严格的要求,因此也锻炼了他的心性,为之后成为核潜艇总工程师打下基础。
在上学的过程中,黄绍强展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众多天赋,多门功课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国语和算数课。
也因为这些成绩,黄绍强在学习格外受到老师重视,并对他寄予厚望。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当时动荡的革命背景,黄绍强并没有顺利的升入中学。
在辍学期间,黄绍强接触了抗日宣传的相关事业,对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有了具象化的认识,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报国理念。
之后,黄绍强不甘心只停留在当前的知识水平,他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便跟着自己的哥哥黄绍忠离开了家乡外出求学。
但没想到的是,这次求学并不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反而充满了波折。在离开家乡之后,黄绍强就辗转来到了揭阳县某个初中进行中学课程的学习。
只不过在没读多久的时候,他就因为各种原因而转走了,后来,他又为了二哥的学习生涯而改名,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初中的课程。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曲折的人生经历,给黄旭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开始意识到战争对人民的危害,也看到了国家军工事业人才缺乏的现状。
于是,在多年艰苦求学的过程中,他树立了一个伟大并甘愿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理想——成为船舶或航空领域的优秀人才。
朝着这个目标,黄旭华每天都十分努力,不仅在学校名列前茅,还收到了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意志之坚定让人佩服。
最终,黄旭华选择进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进行学习,并在这期间创造了让人亮眼的成绩,受到学校许多老师的重视。
之后的许多年,黄旭华都秉持着自己心中的信念,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毕业之后,他一直都从事船舶相关的工作,积累了许多船舶知识和经验。
同时,他也在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的大好时机,凭借着自己超前的思想跟随国家商务代表团赴东德进行考察,见识了他国的造船技术和具体情况,为我国造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1954年,上级领导考虑到黄旭华的突出贡献让他参与了一个保密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他与家人持续多年的联系就在这之后中断了。
而在中断联系的这三十多年中,黄旭华作为船舶技术的高材生从事了船舶转让制造工作,学到了许多关于核潜艇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技能,是他成为核潜艇事业总设计师的基础。
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落后了国外很多,再加上国际局势的变化,他们的研究几乎陷入了止步不前的境遇,这让黄旭华十分的焦急。
就在这个时候,黄旭华决定,不靠别人的技术,而是自己研发。于是,黄旭华和像他一样的专业人才从基本的设计开始,对核潜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设想。
并且,在初步生产出模型的时候,进行大量的下水实验,逐一改进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像“毒蛇理论”、“尖端与常规”创新思想等多个创造性理论,为我国核潜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这些成就只是一段段文字构成的清单,但在当时的黄旭华院士看来,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强大的基础,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
2025年2月6日,为中国核潜艇事业贡献一生的黄旭华院士与世长辞,让国人悲痛不已。如今,我们也只能通过对他过往的了解,浅表悼念之情。
参考资料:
黄旭华——百度百科
三十年隐姓埋名,数百米极限深潜!专访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