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加拿大驻菲律宾大使哈特曼日前透露,允许加拿大和菲律宾在对方领土上部署军队的《访问部队地位协定》正处于谈判的最后阶段,并有望在年内签署,届时加拿大将能够“更实质性地参与”在南海的军演和行动。哈特曼同时还对中国在该地区“挑衅和非法行动”表示了“担忧”。此前菲律宾已经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签署了类似协议。除加拿大外,它还在与法国和新西兰进行相关谈判,以“应对中国”。菲律宾一些人似乎陷入了靠“租借”外部军事力量来打造“世界级军队”、对抗中国的幻想中。
表面上,马尼拉不断伪装自己“受害者”形象,但它实际上已经成为“秀肌肉”意愿最突出、对地区安全破坏性最强的东盟国家。就在2月4日,菲美空军搞了所谓的“联合巡航”,菲律宾的FA-50战斗机和美国B-1B轰炸机参加了演习,内容包括飞越黄岩岛。第二天,菲律宾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海军又举行了海上演习,“向中国示威”。自去年以来,类似的双边及多边演习多到“几乎成为惯例”,且多涉及南海敏感区域,呈现出与其他地区国家正常防御性演习完全不同的攻击性。菲律宾在南海不断升级的挑衅已经严重影响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从反复炒作非法坐滩军舰,到拉拢域外国家签署军事协议,再到拉加拿大等国“凑数”……马尼拉手里拿的剧本看似宏大,实则是糅杂了战略算计和外交表演的“政治秀”,这些“联手”暴露出的是心虚。马尼拉很清楚,它的声索和主张从国际社会的法理和公序上都说不通,只能靠域外势力的“军事拼图”来让南海问题激烈化、国际化。因此不惜用自身安全做引线,配合美国在亚太的战略竞争需要。这其中既有菲律宾长期抱持的野心和幻想,也暴露出某些国家的霸权心态。
菲律宾原本没有什么大的外部安全问题,但它生生把自己搞成了地区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沦为地缘政治的棋子。这个东南亚国家似乎陷入了某种危险的历史错位,马尼拉将国家安全托付于不怀好意的域外势力的军事存在,菲律宾俨然成为地缘博弈的“军事超市”。这种以主权换安保的交易,恰如将火药库建在竹筏之上——不仅装腔作势,更是危机四伏。它将让历史上长期受美国驻军之苦的菲律宾陷入更深的对外部势力依附泥淖,消耗国家发展的宝贵资源的同时,也离独立自主越来越远。
一些分析认为,菲律宾政府对华表现出与自身能力严重不匹配的挑衅姿态,与其中期选举有关。但把自己打造成北约的第一个“亚洲分公司”,不仅不会给马尼拉带来“原始股东”的红利,反而很容易因玩过火而伤及自身。2023年菲律宾向美国新开放4个军事基地,其中有两个位于与台湾一海之隔的卡加延省,这引发了当地的强烈抗议,该省省长曼巴直言不讳地表示,“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投资都将避开卡加延,因为他们害怕卡加延沦为美国的战争据点”。
菲律宾和加拿大等国搞的这种跨洋军事捆绑,“用19世纪的地缘思维解决21世纪的问题”的过时方式,荒谬而危险。东盟来之不易的团结正在被类似的行动破坏。马尼拉引入域外军事力量的举动,直接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的核心原则。美国鼓吹的“安全保障”,通过制造多层级、交叉覆盖的军事承诺来虚化问题的本质,已异化为安全困境的制造机。
历史经验表明,外部军事干预从来都是南海稳定的破坏性因素。破解当前南海问题困局的关键,在于重新锚定问题的本质。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过去几年已在海上搜救、油气合作等领域建立多项信任措施。这些实实在在的进展与加菲军事协议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地区国家携手构建合作之网,另一边是域外势力忙于编织遏制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