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日法三国携手,在菲律宾海展开了一次颇具声势的联合海上演习,三艘航母:美国的“卡尔·文森”号、日本的“加贺”号以及法国的“戴高乐”号齐聚一堂。这场演习不仅震动了整个东亚,也为全球局势增加了一层动荡的火药味。



这次演习的地点选在菲律宾海,本就引人注目。在这里,美日法的联合军力犹如一场精心策划的“肌肉秀”,无形中逼迫中国对南海和台海问题态度缓和。而伴随着航母编队的耀武扬威,俄罗斯却在不远的东海悄然行动——俄太平洋舰队举行了一场实战级别的防空演习。

俄罗斯的演习动作迅捷而精准,黯淡了美日法的光彩。画面中,俄战舰全员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甚至连防空导弹的发射盖都已半开着。这种紧张的氛围下,日本侦察机在俄军头顶盘旋,然而这次俄军的表现显示出一副“有备而来”的姿态。俄罗斯,此时此刻不仅是为了声援中国,更是面对西方的强势布局,展示自身的战略威慑力。

回想过去,美国的“卡尔·文森”号曾在黄岩岛附近露面,企图重演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自由航行”秀。



然而,这次美国人遇到的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中国全方位升级的反航母能力。当时,中国的轰6K轰炸机展现了其强大的作战能力,能够在美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追踪并锁定美航母的位置。

这样精密的作战能力,令五角大楼心生顾忌——报告中提到,中国轰炸机在距离美舰400公里处模拟攻击航线,而这一切居然没有引发雷达预警。翻译过来就是,中国的反制能力已经让美军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在亚太地区的战术。而如今,日本的“加贺”号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是否能在这样的压力下站稳脚跟,也是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俄罗斯这次行动释放出多个重要信号。首先,是验证了中俄之间的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在短短24小时内,俄太平洋舰队就能完成战备转换,并前出到关键海域进行部署,这无疑增加了东亚地区的不确定性。



其次,俄方曝光日本侦察机的动态,一方面帮助中国分担了东海方向的监控压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日本在面对如此复杂局势下的情报短板。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试探,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攻势。

最后,俄军此次演习实际上是在测试中俄两国在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上的兼容性和协同作战潜力。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模式足以让北约感到头痛,因为两个大国的军事协作其产生的战略效应极具威慑力。

中俄在军事上的合作正在深化,并逐渐凸显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纵深。这不仅表现为海上的力量整合,还体现在更加复杂的电子战中。据悉,中俄曾在宫古海峡的联合行动中成功同步干扰美军的多种不同频段雷达系统。这种精准的战术配合不是简单的“各自为战”,而是展现出一种协作共生的新模式。

这种新型的战略防御体系不仅强化了中俄的军事联盟,也给区域外势力在亚太动武之前增添了更多的风险考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