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邢晓婧 李艾鑫】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将于当地时间2月14日至16日在德国举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0日发布消息:应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霍伊斯根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赴德国出席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在“中国专场”发表演讲,结合会议主题就重大国际问题介绍中方立场。
10日,慕安会主办方发布《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主题为“多极化”。报告认为,“世界是否已经多极化,或者是否会实现多极化,尚存争议”,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报告聚焦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印度、日本、巴西以及南非8个国家和组织,剖析了国际秩序多极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报告称:“对于全球众多政治家和民众而言,一个更为多极化的世界蕴含着重大希望。”
报告写道,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多极化的看法褒贬不一。报告公布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指数”显示,总体而言,七国集团(G7)国家民众对更加多极化世界的乐观程度低于印度、巴西、南非、中国的受访者。各国对多极化的看法受到其对当前国际秩序以及理想未来秩序的不同观点的影响。
该报告还表明,对于多极化的愿景也存在两极分化。这使得一些议题变得愈发困难,包括以和平方式调整现有秩序、避免新的军备竞赛、防止国家内部及国家间的暴力冲突、实现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以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威胁。由于大国与非大国都无法独自应对这些挑战,它们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但要实现这种合作,世界很可能需要某种程度的‘去极化’。这是否有可能实现,或者世界是否会比现在更加分裂,将在2025年见分晓。”报告写道。
即将赴慕安会的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今年报告“多极化”的主题不难看出,欧洲预感到,在多个领域,中美“两超”的格局正在形成,欧洲对此有焦虑。王义桅表示,欧洲担心其陷入争取世界“一极”的境地。在此背景下,该报告将今年的主题设为“多极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微妙的态度。
10日,各国参会政要的信息被陆续放出。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将出席慕安会。德国总理朔尔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欧洲政要据称也计划出席。
慕安会网站信息显示,当地时间14日,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将致开幕词;随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数百名决策者和意见领袖将在安全会议主席霍伊斯根的主持下,讨论全球安全政策面临的挑战,以及全球治理、气候安全等诸多议题。15日将就国际秩序现状以及地区冲突与危机展开辩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未来也将成为会议第二天的焦点。16日,会议将以讨论欧洲在世界上的角色落下帷幕。
美国彭博社此前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将在慕安会上提出一项结束俄乌冲突的计划。乌克兰《基辅独立报》9日称,万斯和泽连斯基可能会在慕安会上会谈。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在此次会议上,新任欧盟委员会中一些成员将与中方官员首次见面,这包括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拉斯。
慕安会网站称,今年议程由三部分组成:慕安会策划的主要议程、约200场官方边会以及数十场公共外交活动。在会议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结束时,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将接替霍伊斯根成为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