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景锋
洁白如雪的细长绒毛,倒“八”字形羊角……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的草场上,不时可见阿尔巴斯绒山羊的身影。
鄂尔多斯高原上生长的阿尔巴斯绒山羊,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品种保护意识和方法,阿尔巴斯绒山羊曾一度遭遇串种的危机。
繁育优质种羊是关键。1983年,鄂托克旗政府投资成立阿尔巴斯绒山羊种羊场(现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从乌仁都西山引进了一批纯种阿尔巴斯绒山羊,进行选育扩繁。
亿维公司负责人孙国军介绍,随着种羊繁育数量不断增加,养殖难度也随之增大,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难以为继。为此,各个种羊场纷纷向精细化养殖转型。亿维公司按照性别、生长阶段等维度对种羊类型进行细分,设置了33个种羊畜群点,雇请当地农牧民代为管理。
品种要保持,也要提质。近年来,鄂托克旗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与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开展科研合作,不断提升阿尔巴斯绒山羊的种源品质。“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我们培育的种羊平均年产绒量由过去的不足300克提升到750克,羊绒平均细度保持在14.5微米。”孙国军说。
截至目前,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绒山羊存栏约180万只,原绒年产量达1200吨,辐射带动农牧户1.5万余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良种推广和科技创新力度,实现阿尔巴斯绒山羊的量质齐升,让这一草原‘珍宝’惠及更多农牧民。”鄂托克旗农牧局副局长郝贵斌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1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