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临沂市河东区毛官庄遗址
被评为2024年度
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2024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入围终评项目名单
(以时代早晚为序)
青州市平安庄遗址
莱西市西老庄遗址
临沂市河东区毛官庄遗址
日照市岚山区后稍坡东遗址
济南市长清区齐长城遗址
淄博市临淄区徐家庄南墓地
济南市莱芜区田庄遗址
滕州市母祖山采石场遗址
阳谷县东张遗址
广饶县广北农场一分场一队遗址
临沂市河东区毛官庄遗址
发掘单位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朱超
一
遗址概况
毛官庄遗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毛官庄东北300米,西临206国道,东靠葛沟干渠,西距沂河约2.5千米。遗址原为连绵的土岭,北部称“大墩子”,南部称“小墩子”,后因土地平整被夷平。平面略呈椭圆形,南北长510、东西宽340米,面积约14.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7-1.3米,主要涉及龙山文化、东周及汉代遗存。现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位置图
遗址范围与发掘位置示意图
二
工作概况
为配合临滕高速项目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7月对占压遗址区域进行发掘。发掘区位于遗址南部,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80座、墓葬40座、房址19座、城墙及壕沟各1处、灰沟3条等。遗存年代包含龙山、岳石、周、汉时期,延续较长。
发掘区航拍图(上为北)
三
主要新发现
新发现主要为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中期遗存,分为三部分——墓地、城址和居住址。其关系为墓葬打破城址城墙,城墙下叠压居住址,由此可将聚落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Ⅰ期居住址——Ⅱ期城址及相关遗存——Ⅲ期墓葬及其他遗迹”。
发掘区遗迹总图(上为北)
墓地包含龙山文化早期墓葬29座,其中27座集中分布。均为土坑竖穴仰身直肢葬,头向为东偏南,排列有序,部分墓葬之间有打破现象。等级较高的墓葬有葬具,为一棺。随葬品数量20-30件,多置于二层台之上,基本组合为壶、高柄杯、鬶、豆、盆。儿童墓有7座,约占总数¼,几乎无随葬品。从随葬陶器看,墓地时代为龙山文化早期。
M23发掘照
M18发掘照
M41随葬匜形盆
结合发掘及勘探,确认毛官庄遗址为一处龙山文化城址。城址分内、外两圈,均由城壕及城墙结构组成,二者南部重合,外城圈向北扩大分布,外圈面积约14万平方米,内圈面积约9万平方米。本次发掘解剖了南城墙及城壕部分。城墙墙体由纯净黄土堆筑而成,呈现中心稍高、内外两侧渐低的缓坡状,未见明显夯窝,有的墙体层次间夹草木灰薄层。南城墙宽12-18米,残存高度约0.2-0.8米。南壕沟宽40-50米(周、汉代也用此壕),最深2.3-2.8米,壕沟内侧部分区域有护坡。
TG3处墙体剖面(左为北)
南城壕北部剖面(右为北)
城墙之下共发现19座房址和12条基槽,为早期居住区。房址形制相似,均为方形基槽地面式,多为20-30平方米。每处房址存在多期基槽及柱洞,说明原地复建现象较为普遍。经过铺垫,室内区域稍高于室外。室外有多层灰黑色垫土,为长时间居住形成。其中4座房址能够确定门道朝向,但方向不一,可能存在分组现象。另外,居住区西侧边缘发现两条长基槽JC11、JC12,基槽北部各有一处宽1米左右的缺口,应为居住区围墙一类设施。
F4开口照
F8清理照
基槽JC11、JC12平面照(左为北)
四
价值和意义
1、毛官庄遗址是沂沭河流域经发掘确认的第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填补了本区域缺少龙山时期高等级聚落的空白。通过地层学确认城址年代不晚于龙山早期,城墙营建的准确年代将由系列测年准确界定,应该与鲁东南地区丹土、尧王城等城址的年代类似。
2、聚落历时性演变清楚,发掘区经历“早期居住——营建城址——兴建墓地”三个大的阶段,遗迹、遗物丰富,早晚及共时关系清楚,为研究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的文化过渡、社会转变提供了绝佳案例。
3、城墙建成后随即在其之上兴建墓地,另有少量房址柱洞等居住现象,反映出城墙功能的多样性特征,对于深入研究史前城址的规划布局以及早期城墙的实际功用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史前城址和早期城墙的认识。
4、通过剖析各类遗迹现象关系,进一步明确了沂沭河流域台丘状遗址堆积特点、文化内涵和形成过程,为后续与鲁苏豫皖交界区域的堌堆遗址、墩台遗址开展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
视频号上新啦
来源:琅琊新闻网微信综合文旅河东、山东考古
编辑:郑倩 二审:徐帆 三审:丁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