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铁票秒空、高速路堵成停车场、机场安检排到电梯口时,一群“空中玩家”正悠然掠过城市天际线,他们的朋友圈文案直接封神:
“堵车?不存在的,我堵的是云!”
1
“飞的”来了
刚刚过去的春节,打“飞的”回家过年成为春运期间一种新的出行方式。
从杭州到乌镇,只要20分钟!
从嘉兴到上海,只要30分钟!
从珠海到阳江、茂名,只需要30分钟!
1月2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转发的一篇文章称,1月20日至22日,湛江-海口“空铁联运”、 儋州西庆-湛江吴川航线、海口-湛江低空交旅融合航线陆续开通。
以湛江-海口“空铁联运”为例,据介绍,湛江西火车站与海口火车站实现直升机跨海接驳,打“飞的”跨海峡只需35分钟!
这啥概念呢?我查了一下,同样是从湛江西到海口,坐火车基本都需要5个半小时以上。也就是说,打“飞的”的速度是坐火车的10倍!
不止回家,景点旅游也可以打“飞的”。在重庆云阳张飞庙,众多市民、游客乘坐“空中的士”,遨游在长江上空,一览三峡梯城美景。
当然,目前来看,打“飞的”的价格并不便宜。
广东飞易达官微显示,其携手南航通航、东部通航、广东启航等航司推出大湾区城际低空快线,开通珠海至阳江、茂名、中山,深圳至汕尾,东莞至江门等多条往返航线,单人单程价格在1999元-3999元不等,飞行时长在20-35分钟不等。
算下来,要100元/分钟。
而且,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这个价格还是亏本卖,“以定价1999元的珠海到中山的航班来看,这个距离最少需要三四千左右的成本,还不算其他费用。”
2
万亿蓝海
往深处看,打“飞的”热潮背后,是低空经济的广阔蓝海。
2021年2月,中央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这是“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另一方面,多地在争相打造“低空之城”。
例如深圳,号称“无人机之都”,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 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 50%。这里拥有大疆、丰翼科技等 1730 多家链上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再如广州,已然成为低空经济企业的“大本营”。这里聚集了超过300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69家核心企业,形成了一条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等全链条的完整产业链。
更引起轰动的是去年11月,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的招标信息显示,项目招标人为平阴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为出让平阴县低空经济30年特许经营权,合同履行期限为30年,中标金额为9.24亿元。
这是全国首例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出让招标项目,被网友调侃为“卖天”。
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预测,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到10644.6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1.4万亿元,2035年突破4万亿元。
低空经济产业涵盖低空基础设施、低空生产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以及低空飞行保障四个核心板块,产业链条长,价值潜力大。
3
想象空间无限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政策的跟进,无人机可以和无数行业融合,就像当初的互联网一样,“农林+无人机”“体育+无人机““电力+无人机”“公安+无人机”“娱乐+无人机”……
这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城市都在搞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从节日庆典到巨星演唱会,无人机都能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
去年沙特阿拉伯国庆日,来自深圳的表演公司带着6000架无人机,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进行了一次飞行表演。看到中国无人机在空中拼出三尊沙特国王头像的时候,信教的沙特人顿感神迹再现,激动无比。
从企业端看,亿航智能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拿下全球首张适航三证,峰飞航空的“盛世龙”完成跨海首飞,小鹏的“旅航者X2”甚至在广州CBD玩起了复杂环境试飞,网友戏称:
“堵车时我抬头,没准能看见老板的飞行器堵在天上!”
此外,还有中信海直、万丰奥威、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企业,都是低空经济的重点参与者。
可以想象,未来低空经济绝不只是载人。福建用无人机给海岛送快递,深圳用飞行汽车送外卖,黄山让AI导游陪飞,网友脑洞大开:
“以后无人机打架,会不会有‘空中外卖大战’?”
乔布斯说,“创新,就是把所有点连成线。”低空经济正将政策、技术与资本的点串联成网,织就一片万亿蓝海。
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真能像等公交一样等来“空中出租车”,在朋友圈晒出“今日通勤:飞行器+共享单车”的混搭日常。
但也别忘了马斯克的提醒:“火箭可以回收,泡沫只会破灭。”在这场飞天盛宴中,既要抬头追风,也要低头看路——
毕竟,星辰大海的征途,总得先安全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