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许玉春,比我大6岁,是我母亲大姑的孙子,我们属于二辈老表。
表哥63年参加工作,进修于北京光明中医药函授学院,历任兰陵县(原苍山县)尚岩卫生院、文峰山医院、向城卫生院、县人民医院主任、院长、中医科主任医师等职,退休于兰陵县人民医院,退休后仍被返聘于兰陵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坚持坐诊,为病人解疑难杂症。发挥余热,继续弘扬和传承中国中医的文化事业,让中医文化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大众。
表哥曾多次邀请我去他那里玩,并告诉我,邳州直通兰陵的中巴车不通车了,如果来的话就坐邳州到邹庄的车,下车后我安排人去接你。
2024年1月28日,我和老伴坐中巴车到邹庄,表哥安排五表弟玉龙来邹庄车站接我们。来到小区门前,就看见表哥和表嫂站在小区门前等着,心情当时特别受感动,激动地流岀泪水。
走进家门,第一眼就看见电视机下面的柜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级权力机构颁发的荣誉证书、奖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块2019年9月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杏林巨擘”奖牌。我想“杏林巨擘”这个称号的含金量一定很高,但我看到以后不理解其义,就请教表哥,“杏林巨擘”是什么意思?表哥听后向我作了祥细的介绍: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这个称呼源自于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相传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名为董奉的医生,他在庐山中居住,为人治病而不收取任何报酬,治疗重病患者后,他会建议他们在自已的庭院里种植杏树作为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奉的庭院中长满了杏树,形成一片杏林,当杏子成熟时,董奉将杏子换成大米,然后再次帮助那些贫困的人们。后来董奉去世,人们在他的杏林中建立祠堂来纪念他。因此,“杏林”一词也被用来形容医生医术高超、高尚的医德,以及医家的自我认同。 擘是指大拇指,喻指第一或最好。听完解释后,我当时就给表哥树起了大拇指。
表哥很关心地问我身体状况,询问饮食爱好、生活起居习惯,我都向他作了祥细的叙述。他依据老中医的传统询诊方式:望、闻、问、切给我们做了细致的检查。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桌子上还放着好多感恩信,看后从信的内容得知表哥的医术、医德、医风多么的高尚。总结一下这些感恩信,都有共同的特点。
病人初次就诊不用担心被B超、CT之类的单子把你推向冰冷的医疗器械,靠得是许医生的望、闻、问、切。
其中有一位患者,慢性咽炎曾折磨他多年,吃下的消炎药能杀死几百头大象,绝望之时,找到了许医生,简单的几味草药,喝了不久,症状就缓解了,现在基本痊愈,算下费用,还不到一盒普通的铁观音茶叶的价钱。
在许医生那里,不用动刀子,剪子,从不夸大其词,绝不通过吓唬病人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就凭他的风格、沉稳、睿智、在瞬间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叮嘱病人说生活、说岁月、说这个世界的阴与阳。
他经常以事例说服病人,世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不同的身体虽有相似的受苦症状,却可能有千百种受难的病因,固定的药方怎么能解决所有的病痛呢!许医生常说的一句话是:“先吃这几副药看看,过几天再来调药方”。
表哥自从参加工作就一直在临床一线,时刻遵守医生的职业道德,对待病人无论是干部、领导、百姓、富裕或贫穷,他都是一视同仁,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的问诊。还经常随同县政协、科协、医院组织的医疗队上山下乡,为广大的农民兄弟及乡镇养老院的老人诊病查体。
外县、市慕名前来就诊的人数逐年增加,受到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赠送的锦旗挂满诊室。由于表哥的工作认真,服务周到,视病人如亲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医生等荣誉称号,在国庆七十周年,被评为临沂市十大名医,授于“杏林巨擘”的称号。
表哥现已退休,有多个地方医院用高薪聘请他过去坐诊,都被他惋言谢绝了,仍返聘于兰陵县人民医院,发挥老中医的余热奉献给社会,奉献给需要他的病人。
表哥退休后仍不断学习,在工作之余,还认真地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名老中医的论文,发扬干到老学到老精神,从论文中受到启迪,结合自已的临床经验治愈了一些疑难杂症,如:脑中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后遗症)、膨胀(肝硬化腹水)、胸痹(冠心病)、狐惑病(白塞氏病)、风湿热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膏淋(乳糜尿)、卵巢囊肿、乳腺小叶增生等疼病,使病人很快得到了康复。
表哥医德、医风受到病人及家属赞扬,对中医药学事业的奉献,“杏林巨擘”之奖牌,真是当之无愧。
我和表哥虽有年龄上的差距,但在年轻时经常跟在他的后面,玩得很开心,情同意和。
在过去的那个年代,年轻人都喜欢走亲戚,特别是寒暑假期间,总要到姑姑或者舅舅家玩几天。因为我母亲没有亲兄弟,我们就把母亲姑姑家的表哥作为亲舅舅一样亲近,把表舅当作亲舅一样称呼,都是俺舅叫的亲切,表哥叫我母亲也都是俺姑的称呼。
表哥的老家住在官湖镇新华村(原新华三村,解放前称西门里边),后来随大舅的工作,迁移到山东兰陵县(原苍山县)。少年时我每次到表哥家,总是喜欢到他住的屋里找书看,他当时住在西屋,墙是用秸秆把子围的,那时叫秸秆泥巴墙,屋面是麦草。屋很简陋,只能放一张床,床前放一张桌子,桌子无抽屉,上面摆放好多的书,那个时代就感觉到表哥的书很多,大多都是学习书籍。不象现在,那时小说、杂志类的书很少,每次去都要翻倒一通,表哥从不生气。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那本相册,相片不多,表哥用他的智慧将相片用角片包放的整整齐齐。
中午,表哥通知三表弟玉东、四表弟玉成过来,又通知他的女儿和女婿们都过来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又安排二女儿和二女婿专程送我们到台儿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