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下降,我们身体常常会出现一些慢性症状,常见的如胃疼、腹痛、关节痛等。这些疼痛反复出现,时轻时重,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及时治疗,却有可能埋下癌症的隐患。

疼痛的发生多源于不同部位的炎症、损伤。威海市中医院肿瘤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刘艳霞介绍,炎症是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然而,当炎症持续存在并反复发作时,就可能对人体组织造成持续性的损伤。这种损伤不仅会导致组织结构的破坏,还可能引发细胞的异常增生,进而增加癌变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一些慢性炎症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切勿让这些小炎症成为癌症的“敲门砖”。



不久前,一名即将就业的女大学生因反复胃痛前来就医。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被不幸确诊为胃癌晚期。刘艳霞通过询问了解到,这位女生的胃部问题其实早有端倪。起初,由于饮食不规律,她出现胃痛的症状时就已经患上了慢性胃炎或溃疡。然而,她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胃疼时自行服用一些止痛药物缓解症状,没有去医院接受全面的检查和正规治疗,也没有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依然饮食不规律,嗜食辛辣刺激食品,使得她的胃部状况持续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性胃炎逐渐加重、恶化,最终,发展成了胃癌。

据了解,癌症的发生通俗地讲就是长期慢性损伤导致的。中医认为是人体的气血阴阳需要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一旦失衡,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结于经络而成癌瘤。早期针对一些慢性癌前病变治疗,能够有效调整机体气血阴阳状态,防止病理产物的瘀积,达到防癌保健的效果。

以刚才的胃癌患者为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癌前病变。“患者常常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不加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逐渐发展为肠上皮化生,逐渐演变为不典型增生,最终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刘艳霞建议反复胃痛的患者,定期做胃镜检查。

刘艳霞介绍,反复出现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加入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与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长期饮酒、生冷过度而损伤脾胃或情志因素反复刺激、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或郁久化火耗气伤阴。中医早期干预配合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有效改善机体功能状态,修复慢性炎性损伤,避免病情恶化,甚至发生癌症。因此,对于这些慢病症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那么,如何预防“慢病”发展成为癌症呢?刘艳霞表示,《黄帝内经》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人体内的正气充足时,外界的邪气就无法侵入人体,因此人就不容易生病。所以,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平和,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另外,定期体检,明确身体健康状况。疼痛等慢性症状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一旦发生要及早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治疗。威海市中医院肿瘤科近年持续开展中医治未病临床研究,开展中医防癌保健工作,针对各种癌前病变、失眠、焦虑等,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疗效确切。

慢病莫忽视,警惕癌症来敲门。刘艳霞提醒道:“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健康的关注,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慢病,降低癌变的风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