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大家有发现身边同事

不少都有咳嗽、咽痛

发热、头痛等症状吗?


据媒体报道

当前我国正处于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流行季

但总体流行强度低于上一个冬春流行季水平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

目前北京市仍处于

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


流感是一种秋冬季节很常见、

听上去和普通感冒差不多的病

但实际上,小小的流感病毒

每年会带来全球 20~50 万死亡

绝对不容小觑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

全球每年平均有1/3的儿童

和1/10的成人会感染流感

全球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

可导致约29万至65万人死亡


日本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流感

据日媒报道,日本在2024-2025年冬季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流感疫情,感染人数比上个流感季高出三倍。医疗机构紧张到极限,制药公司被迫暂停流感药品供应,出现了相关药品短缺的情况。


美国超过96%的患者感染甲流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本流感季累计已有至少2400万流感病例,其中住院病例超31万例,死亡病例超1.3万例。据美国疾控中心介绍,目前全美范围流感感染水平处于高位,且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超过96%的患者感染的是甲型流感。


加拿大流感患者95%为甲流

2025年第4周(1月19日至1月25日),加拿大报告新增6194例流感确诊病例,包括5882例甲型流感病例,312例乙型流感病例。2024年8月25日至2025年1月25日,该国累计报告32554例流感确诊病例,其中95%为甲型流感病例。


每一个病例数字都让人心痛

流感和普通感冒究竟有何区别?

流感为何会致命?......

还没有深度认识的友友

赶紧来跟着攻略君划重点!



01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是?

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上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分为四个型别: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和丁型(D型)。

目前,人群中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包括:甲型H1N1、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02

高危人群千万注意!

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下面这些【高危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 小于 5 岁的孩子;

⚫ 大于 65 岁的老人;

⚫ 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 肥胖者,体重指数 BMI 大于 30;

⚫ 怀孕中的女性。

此类人群可能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重症症状不怎么突出,反而表现为嗜睡、不吃不喝、精神差,容易被忽略。



01

我国流感可能到3月才“过季”

国家疾控部门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流感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有专家表示。临床一线感受今年流感与既往无本质区别。

要提醒大家的是,流感可能到3月才“过季”,千万别放松防护。流感一般从12月份进入季节性流行期,持续到次年1月底,集中高峰期约为1.5个月,全程约2.5个月~3个月。3月会呈散发,流感才算“过季”。


想知道如何预防

首先要知道流感如何传播的


02

流感如何传播?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风险也较高。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03

如何预防流感?

除了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接触时应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手段。效力通常持续不到 1 年,而且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会不同,所以建议每年都接种。又因为疫苗接种后 2~4 周才能发挥保护作用




国家卫健委官网

今年1月22日发布了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

感兴趣的友友,可进入本公众号

在主页对话框回复【流感】

即可获取方案全文


总的来说

抵抗力差的,戴好口罩+打疫苗

抵抗力好的,也做好个人防护

祝大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做个小调查

你有得过流感吗?有什么症状?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丁香医生,南方日报,都市快报、浙大一院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